横看与竖看

第九册数学试验教材中,应用题的比例很大,特别是一般应用题,数量关系十分复杂,也没有什么规律,对于基础差的孩子来说,解题可真要命。我任教的五二、五四班的 100 多名学生中,个个都是独生子女,大多娇

生惯养,不爱动脑子的坏毛病在每个同学身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部分学生见数就瞎做,见多就加,见倍就乘,根本不分析,常出现用 5 吨煤加上

3 天,150 米减去 3 人的错误。面对一些学生数量关系的概念不清,怎样教会极为抽象的有关计划和实际的应用题呢?

我只能从二年级的简单一步应用题着手补基础,从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讲起。已知 3 天烧煤 150 吨,求出 1 天烧多少吨?要求学生弄清用除法,而决

不能用乘法的道理。再如有 5 支冰棍儿,每支 0.5 元,求出 5 支的总价。只

能用乘法而决不能再除的道理。我又进一步举例,妈妈 40 岁,比女儿大 25 岁,求女儿几岁?必须减,而不能见“大⋯⋯”“多⋯⋯”就用加法,如果用加法,就会得出女儿 65 岁,妈妈 40 岁⋯⋯一节课上我举出了很多由于算法错了,导致与事实相违背的实际生活中常见的例子,逗得他们前仰后合, 捧腹大笑,开始注意数量关系了。

在这基础上,开始进行计划与实际的多步应用题学习。先讲清“计划” 和“实际”这两个词的词义,然后要求学生找题目中的特征,分析每一句话, 每一个词的意思,搞清这类题目中不变的量是总量,教学生多读题,然后列成表,用横看与竖看的方法,突破难点。

如有这样一道题:“学校食堂运来 1 吨煤,计划烧 40 天,由于改进炉灶,每天节约 5 千克,这批煤可以烧多少天?”

这道题单位不统一,我要求学生先统一单位,再列出下面这样一个表: 每天烧的量数 烧的天数 煤的总量数

计划:?(25 千克) 40 天 1000 千克实际:少 5 千克(20 千克) (50)天?(天) 1000 千克

把计划的三个数量放在一横列中,有了天数和烧煤的总量(千克)数,就可以得出每天烧煤 1000÷40=25(千克)。再问,要知道每天烧 25 千克,求 40 天共烧多少?就用乘法。由此,告诉他们,横着看时,计划横列中的每个数可用乘法或除法解决。

再按已知条件往下填,第二行横列实际数。每天节省 5 千克,是少 5 千克的意思,我

问:“怎样求实际一天烧多少煤?”学生很快就会填出 25-5=20(千克)。

问:“多 5 千克呢”,“就可加 5 千克。”我要求学生再想,如果反过

来,已知实际一天烧煤数,求计划数,比计划少或多 5 千克,怎么算?”可

加或减 5 千克。”于是得出规律:竖看就加减,第三步要求学生看第二行横列实际数;已知实际一天烧煤数和煤的总量,就可以求出实际烧煤多少,即: 1000÷20=50(天)。

学生会解了。我又再一次要求他们看表,问道:“比计划多烧几天?” 学生马上知道,这是求天数之差,只要用 50 减 40,即可。他们对列表开始感兴趣了,并很快学会了列表,掌握了“横看就乘除,竖看就加减”的解题方法。对解答这类应用题再也不发愁了,而且提高了学习应用题的兴趣。解

题时也不象过去那样胡做了。

在期末考试中,计划与实际类的应用题,100 多人解,除弱智学生外, 只有两名学生出错,应用题部分,95%以上的同学掌握了解题方法。

(五年级数学教师 朱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