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一头沉”现象

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有一个普遍的现象,即课上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几乎都由班里的尖子生和优秀生包揽回答。这部分学生学习热情高,听说能力强,头脑反应敏捷,在课上学习十分活跃。而班里的部分后进学生, 课上发言的机会就很少了。由于长期得不到锻炼,学习积极性受到挫伤,失去了参与课堂发言的信心,听说能力也得不到正常的发展。这种“一头沉” 的现象,不仅使后进生的学习很难进步,而且严重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阻碍学生学习质量的整体提高。

我教的这个五年级班,后进学生比较多,落后的幅度也比较大。在课堂教学中我采取分层次设问的方法,把课堂提问分为三类,一类是可以从课文中直接找出答案的问题;二类是稍加思考、整理即可得出答案的问题;三类是需要前后联系,分析归纳,方可悟出答案的问题。课堂上我有意识地将一、二类问题留给后进生。一般在初读课文后,由后进生解题,整理出全文共几小段;在分段讨论后,由后进生总结:全文共几段?每段从哪儿到哪儿?每段主要讲什么;讲读典型段落时,启发后进生找出段中的总起句、过渡句或中心句等等。目的就是让后进生在课堂上也有发言的机会,减轻他们怕发言的心理负担,同时对他们的正确回答和参与精神给予充分的肯定,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讲读《落花生》一课时,在学生初读全文后,我向学生提

问:“这篇课文一共有几小段?”虽说这篇课文对话段落较多,但只要认真,回答这一类问题是不难的。因此,我特地请了不敢举手的张文博来回答。她是全班女生中学习最困难的一个。只见她慢慢地面带不安地站了起来, 看着她的胆怯神态,我鼓励她说:“来,大胆点,说错了也不要紧。”

听了我的鼓励,张文博的不安减少了一些。她低声答道:“15 小段。” “答对了。”我鼓励她说:“你说的挺好的,能不能放开声音,再完整

地说一遍?”我热情地期待地望着她。

她壮起胆子,提高了嗓门,大声地回答:“这篇课文一共有 15 小段。” “说得真好。”我一边称赞,一边带头鼓起掌来,听着老师的夸奖和同

学们的掌声,张文博不好意思地笑了。我趁热打铁,对同学们说:“你们看, 回答问题并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只要认真听讲,动脑分析,就可以准确地回答出来。课上有些问题是有难度的,但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很难,所以, 每位同学都应该积极参与,你能回答哪一个问题,就应该大胆地举手回答, 即使答错了,老师和同学也不会笑话你。学习本身就是由不懂、不会到学懂、学会,谁也不是一生下来就什么都会,谁也不可能在学习中永远不出错。” 听着我的分析,同学们表示赞同。

讲读课继续进行着,当分段讨论结束后,我请学生按“全文分几段?每段从哪儿到哪儿?每段主要讲什么?”三个问题总结归纳。有几位后进生举起手来。我一边等着,一边鼓励其他后进生。“这三个问题我们已经讨论过了,并且黑板上还有板书提示。现在我请一位同学把它归纳起来,连起来说一遍。只要你有勇气站起来,就一定能回答正确,而且老师可以帮你。”我一边鼓励,一边等待,直到最后一名后进生把手举了起来。我请这位最胆怯的学生回答了这个问题,并带头鼓掌给予鼓励。

此后,我的每一个提问,都根据难易程度有意识地启发选择不同层次的

学生回答,每次后进生回答正确时,我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并带头鼓掌激励。渐渐地,后进生中敢于举手,敢于站起来发言的同学多了,课堂气氛明显活跃起来。

在班里的学习评比中,我增设了“参与进步奖”,许多后进生在周评比中获得了此项荣誉,渐渐地,班里一批后进生由不敢说发展为敢举手说—— 敢争着说——敢抢着说——敢比着说,许多问题是他们经过努力可以正确回答的。因此,后进生在参与中有了成功的心理体验,得到了心理上的满足, 对课堂学习产生了兴趣。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实践,后进生参与课堂发言的积极性得到巩固。课堂上,各类学生发言积极踊跃,尤其是一、二类问题,举手发言的人数常达100%,打破了“一头沉”现象,呈现出乐学上进的态势。与此同时,后进生课堂听讲质量的提高,又逐步带动了作业质量的提高,使后进生的学习状态逐步向良性循环过渡。在期末考试中,有 5 位后进生的成绩出现了 5—10 分

的长进,有 6 位后进生的成绩有了 2—5 分的提高。成绩上的小小进步,再次给后进生以鼓舞与激励。

(五年级语文教师 殷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