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头鹰
不少学生在美术课上往往是等着老师画出范样之后,机械地临摹和照抄,尤其表现在工艺制做课上,许多同学急于等着老师发放材料,赶快动手制做。在制做之前,也不多加思考,只图一时做得痛快,完成之后的作品, 只是材料的继续,没有多大变化,画面或工艺作品显得千篇一律,没有特色。
在这学期六年级的工艺制作课上,针对学生的上述问题,我给同学们提出了“如何才能体现出我们六年级学生的创作意识和特色”的思考题。通过典型事例要求大家:随着年龄的增长,同学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要不断拓展。我们的工艺课作品只是剪得直、贴得牢、做得精巧还不够,需要我们有创造的勇气和精神。同时我提出了六年级工艺制作课评价方案。即:拿到材料后,能够独立地进行分析,哪些为正反折线,哪些为剪线,哪些地方需要粘连⋯⋯并能按照正确的步骤和方法做出成品的,只算通过或及格。如果要得到更好的成绩,就需要动脑动手;在正确的制作原理基础上,进行加工创造,成为有特色,有新意的作品。
在猫头鹰制作课上,六(4)班的王斌同学做的猫头鹰没有像范样中显示的那样平面摆放,而是将其围成一个圆筒,并在旁边粘连上了几个粗细高低不同的纸筒。他兴奋地对我说,这是他设计的猫头鹰笔筒。我当即向全班同学通报了王斌的创作,并说:“王斌,你真棒,这招儿连老师也没想到。如果把你的设计制成彩色塑料的成品,肯定会畅销。”
我拿着王斌的作品,又到其他班进行推广和介绍。三班的刘佳在王斌的设计基础上进行了革新,用易拉罐制成了猫头鹰笔筒,上边还安上了盖子, 不仅漂亮,并且还能用呢!二班的蔡毅在王斌和刘佳作品的基础上,又设计出了能安装电池和灯泡、并带小抽屉的台灯。真让人兴奋。
就这样,一个一个地传播、学习、改进、创造,猫头鹰一课,学生大有收获。二班的赵宁在纸制猫头鹰制作中巧妙地显现出了竹编效果,增强了猫头鹰羽毛的质感。一班的李林靖则利用家中服装包装盒上的彩色纹理,做成了逼真的猫头鹰小饰物。四班的董丽同学用废弃的快餐盒做成了方形挂饰猫头鹰⋯⋯
除了猫头鹰,同学们在立体挂饰“春”、纸筒人、兔帽娃与虎帽娃、月兔星空等课的设计制作中也充分显示出他们独特的个性。作品形式各异,造型变化多端、令人赞不绝口。
几节课下来,我惊喜地发现,同学们上工艺美术课时,已经不再只等着老师启发,而是争先恐后地在创新求异上下功夫,我还真从他们那儿学到了不少的高招呢?
(美术教师 曹香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