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政治院校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政治院校是专门培养军队政治工作干部的教育训练机构。军队政治院校,加上部分军事指挥院校的政治队(系),构成了军队完整的政治工作干部培训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为适应新的历史条件下军队政治工作建设的需要,人民解放军开始创办专门的政治院校,一九五二年和一九五三年,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在西北、西南、华东、中南、东北、华北 6 个军区依次设立第一至第六政治干部学校;在海军、空军分别设立海

军政治干部学校、空军政治干部学校。这 8 所政治干部学校的主要任务是为所属军区及军种的部队政治机关和分队培养营、连级政治工作干部,学制一年左右,主要讲授政治常识、历史唯物论和政治工作业务等,并进行军事科目训练。

一九五三年至一九六一年,政治院校多次进行了调整。一九五三年六月至一九五四年六月,先后撤销了原第一政治干部学校,将原第二、第四政治干部学校合并为第一政治学校,原第五、第六政治干部学校合并为第二政治学校,隶属军委总政治部,培训陆军部队政治工作干部,保留海军、空军政治学校,隶属关系不变,培训海军、空军部队政治工作干部。原第三政治干部学校改为政治师范学校,隶属军委总政治部,主要培训全军院校及部队的政治教员。一九五三年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成立解放军政治学院。经过三年筹备,政治学院于一九五六年三月十六日开学,总政治部主任罗荣桓兼任院长和政委。它是解放军培养高、中级政治工作干部和理论研究骨干的高等学府,也是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军队政治工作的重要机构。政治学院先后开办了速成系、完成系、高级干部轮训班、政治理论教员培训班、在职干部读书班、理论研究班等各种班次,学制半年、一年、二年及三年不等。这样,中国人民解放军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和相对独立的政治工作干部教育训练体系。一九五八年,政治师范学校撤销。海军政治学校于一九五八年并入海军高级专科学校,一九六三年该校又恢复重建。一九五九年,组建炮兵政治干部学校,一九六一年撤销。一九六一年, 第二政治学校撤销,第一政治学校改名为解放军政治学校。这八年间,政治院校虽然调整次数较多,但从总体上看,办学比较正规,开设了中共党史、社会发展史、哲学、政治经济学等基础理论、政治工作业务和军事课程,教材初步配套,有一支素质较好的教员队伍,校舍等物质条件也初步适应了教学需要。在此期间,共为部队输送了 2.2 万余名经过系统培训的政治工作干部。

从一九六○年军委扩大会议召开到“文化大革命”结束,政治院校的建设和教学工作出现了较大的曲折。六十年代初的一段时间,政治院校课程设置受片面强调“少而精”、“短而少”原则的影响,普遍取消了原来开设的哲学、中共党史等几门主要政治理论课程,改为集中学习毛泽东著作。“文化大革命”期间,政治院校与其他军队院校一样,遭到了严重破坏。从一九六六年开始不再招生,一九六九年二月,政治院校全部撤销。一九七○年军政大学成立后,在教学中重视马列著作和毛泽东著作的学习,特别是“九·一三”事件后,组织了马列六本书的学习。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政治院校进入了恢复重建和稳步发展的阶段。

一九七七年十一月,经中央军委批准,恢复重建解放军政治学院,主要负责培训全军团以上政治指挥干部和院校、部队所需的政治理论干部。同时重新组建西安政治学校、南京政治学校、海军政治学校和空军政治学校,负责培训基层政治工作干部和政治机关干部。一大批“文化大革命”前长期从事院校工作的教员和管理干部,调回恢复和重建的院校,依靠这批教学、科研骨干和管理干部,政治院校的教学工作很快走上了正轨,并为下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各学校边组建,边开训,一九七八年三月,有 5 所院校开始招收学员。一九八三年七月,原铁道兵学院改为直属总政治部的解放军干部文化学校,为进入全军中、高级指挥院校的部分学员补习高中文化,并开办二年制政治指导员大学专科班。一九八五年十二月,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政治学院和军事学院、后勤学院(部分)合并,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国防大学是直属中央军委领导的中国最高军事学府。进入该校国防研究系、进修系和基本系受训的全军军、师职政治工作干部一般不单独编班,而是与相应职务的军事、后勤指挥干部混合编班,执行统一的教学计划,接受高层次的综合性教育。一九八六年第十三次全军院校会议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干部文化学校改为解放军长沙政治军官进修学院,主要担负基层政治工作干部进修轮训和基层政治工作研究的任务。同时,考虑到西安、南京、海军、空军政治学校的培训层次,已经由中专为主调整为大专或本科为主,并已具备了相应的办学条件,体现出高等教育的性质,军委决定将其校名改为西安、南京、海军、空军政治学院。从一九七八年底开始,用了近十年的时间,人民解放军政治院校经过拨乱反正、正规办学和积极探索改革,达到了一定的规模。现有 5 所政治学院以及原解放军政治学院在十年内共为部队输送各类

政治工作专门人才达 6 万余人,政治院校自身的各项建设,也取得了较大进展,达到了一定的现代化水平。

军队政治工作干部的培训,除政治院校外,另一个渠道是军事指挥院校的政治队(系)。它负责部分政治主官、政治工作专业人才和基层政治工作干部培训。根据一九八六年第十三次全军院校会议确定的培训体制,国防大学负责培训全军集团军和其他军级政治主官。陆军团(含独立营)级政治主官,由陆军指挥学院和炮兵、装甲兵、工程兵、通信兵、防化兵、国防科工委、二炮所属指挥学院或指挥工程学院、指挥技术学院负责培训。陆军政治指导员主要由各军区陆军学院负责培训。海、空军初、中级政治工作干部统一由海、空军政治学院培训。军事指挥院校进行的政治工作干部培训,以主要课时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军队政治工作理论与业务课程教学的同时,还以一定比例的课时进行本级作战指挥训练,会同军事干部进行战役、战术演习,并且进行战时政治工作课题的教学训练。军队三十多年间培养的政治工作干部,相当一部分已成为部队政治工作的骨干人才。

新中国建立以来,军队政治院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都取得了较大成就, 并积累了许多办校的经验。

(一)逐步调整完善了专业设置,多层次、多规格地培训了政治工作专业人才。

政治院校在五、六十年代对政治工作干部的培训采取了完成训练和速成训练两种方式结合的体制。完成训练主要是对学员进行任职前的政治理论和政治工作业务的系统培训。速成训练主要是对在职政治工作干部进行急需知识的短期轮训。七十年代末政治院校恢复重建的头几年,针对“文化大革命”

撤销政治院校造成的政治工作干部严重失训的状况,对现职政治工作干部进行了补训,开设了培训中高级政治工作干部、政治机关干部、基层政治工作干部和政治理论教员的各类培训班、轮训班,随着军官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重大措施的实行和军队院校教育改革的深入,各政治院校以适当提高办学层次为突破口,逐步拓宽了办学路子。

一九八六年第十三次全军院校会议后,政治院校加强了学科、专业建设, 根据部队需求,力求多层次、多规格地培养各类政治工作人才。西安政治学院由原来培养基层政治工作干部和政治机关通用型人才为主,转入培训政治机关各类业务专门人才为主,开设了组织、干部、青年、纪检、保卫、群工、联络、文秘、政法工作和痕迹检验、影视技术与管理、电视节目编制、干部档案管理等 13 个专业;在开办二年制大专班的同时,也开办一年制的大专起点职前培训班。南京政治学院主要为全军院校培养高层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员和为全军培养宣传、理论、新闻干部,组建了哲学、政治经济学、历史学、军队政治工作学和新闻学 5 个系,开设了马克思主义原理、中国社会

主义建设、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军队政治工作学、新闻学等 14 个专业。

其中培养教员的 11 个专业,为四年制本科,面向全国,招收高中毕业生,同时面向全军院校,开办政治理论教员进修班。新闻专业和宣传干部进修班面向全军部队,招收培养新闻、宣传干部,以二年制大专班为主。长沙政治军官进修学院面向陆军部队,开办教导员轮训班和指导员轮训班,学制半年。海军政治学院开设了海军师团政治工作、舰艇与飞行大队政治工作、海军基层政治工作等 4 个专业,面向海军系统,招收培养政治工作干部,以大学专科教育为主,同时开办一年制以内的大专起点职前培训班。空军政治学院开设了基层政治工作、飞行大队政治工作和图书档案等 4 个专业,其中图书档案专业为四年制本科,面向全国,招收高中毕业生;其余专业以大学专科教育为主,也开办一年制的职前培训班,面向空军系统,招收培养政治工作干部。

政治院校的研究生教育也得到有计划地稳步发展。一九八五年九月,原解放军政治学院创办了研究生班,招收哲学、政治经济学、中共党史 3 个专

业共 27 名学员,这是全军政治院校培养研究生的开端。一九八六年,西安、

南京、海军、空军 4 所政治学院也开展了研究生教育,研究生总定额为 135 名。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南京政治学院、空军政治学院在全军指挥院校中,首批列入国家硕士学位授予权新增单位,建立了哲学门类马克思主义哲学,军事学门类军队政治工作学,法学门类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科学社会主义、中共党史等 6 个专业的硕士学位授予点。

政治院校还大力开展了函授班、校外班、自学考试等多种形式的在职教育。从一九八三年开始,西安、南京、海军、空军 4 所政治学院的大专函授教育陆续创办。南京政治学院还开办了政治理论教员的本科函授班;面向边海防部队,开办了全军干部政治理论中等专业自学考试教育。多种形式的在职教育,使全军万余名干部达到大专毕业。

(二)坚持科研为教学服务的方向,为军队建设提供了一批有较高质量的科研成果。

解放军政治院校也是军队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军队建设理论和军队政治工作理论与业务研究的重要机构。原解放军政治学院是军队系统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研究的主要基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共党史和毛泽东思想研

究等方面出了一批成果,在全国学术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中中共党史研究的某些课题占有领先地位。解放军政治院校恢复重建后的十多年间有一大批质量较高、效益较好的科研成果涌现出来,公开出版的专著、译著、教材等有 650 多部,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的论文约 9800 篇。政治院校的哲学社会

科学研究成果获全国科研成果奖的有 617 个项目,获全军和省级科研成果奖

的有 578 个项目。有些科研成果在军内外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原解放军政治学院教员编著的《中国共产党历史讲话》,一九八二年被评为第一届(1979

—1983 年)全国优秀通俗政治理论读物一等奖;该院党史教研室编辑的《中

共党史参考资料》(共 11 集)和部分教员编写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史》,被收入国家教委编辑的《全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研究成果选编》。一九八七年评选全军院校政治理论研究优秀成果奖时,这三项成果以及该院部分教员编写的《中国共产党六十年》分别被评为最高奖的荣誉奖或一等奖。海军政治学院部分教员编写的《政治军官修养》获第二届(1983—1987 年) 全国优秀通俗政治理论读物二等奖。西安政治学院教员撰写的《逻辑新体系》获西北 5 省区优秀图书奖,井载入中国《哲学年鉴》。南京政治学院教员为主编著的《马克思主义原理》、《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西安政治学院教员为主编写的《军队政治工作学基本原理》,海军政治学院、空军政治学院教员为主编写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等一批全军院校通用教材,分别为军内外近百所高等院校采用。在总政组织部主持下,由原解放军政治学院、南京政治学院部分教员为主编写的《中共党史讲话》、《党的建设讲话》和《党的基本知识讲话》,作为党员读物,已分别向全军印发 10 余万册。

对军队政治工作理论与业务的研究,某些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在各政治院校已经出版的教材、专著或正在组织攻关的重点科研项目中,属于军队政治工作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课题的有:军队政治工作原理、军队政治机关工作、军队基层政治工作、师团政治工作、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史、军人研究、军情研究等。属于军队政治工作的分支学科或课题的有:军队党的建设、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学、军队组织工作概论、军队青年工作概论、军队党的纪律检查工作概论、军队干部工作概论、军队宣传工作概论、军事新闻学、军队基层文化工作、军队联络工作概论、军队群众工作概论、外军政治工作、海军政治工作学、空军政治工作学等。属于军队政治工作相关学科的有:军事人才学、军人伦理学、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学、军事社会学、军事法学等。

办好学报是政治院校的重要工作。原解放军政治学院创办的《思想战线》,发表了不少有一定理论深度的论文,在军内外理论界占有一定的学术地位。《南京政治学院学报》以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研究见长,刊载的许多文章为《新华文摘》等选载。西安政治学院的《政工导刊》、海军政治学院的

《政工学刊》、《空军政治学院学报》、长沙政治军官进修学院的《基层政治工作研究》,均以面向部队政治工作实际、面向基层为特色,注重弘扬军队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及时分析解决军队政治工作实践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新见解,深得部队政治机关和基层政治工作干部的好评。

(三)形成了有政治院校自身特色的培养方式。

政治院校在办学育人过程中,继承“抗大”的优良传统,坚持“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形成了具有政治院校自身特色的教育内容与方法。

坚持对学员进行系统有效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理论的教育。三十多年间,政治院校的课程设置变动较大,但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理论课程始终占有突出位置。各政治院校,每期都以一半以上的课时用于这类课程的教学。教学中坚持把学习马列主义理论与中国军队建设的实践相结合,与学习中共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相结合,与改造世界观相结合。同时, 政治院校还不断探讨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新的发展;用中共中央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贡献的新成果,充实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时清理陈旧过时的教学内容;注意研究现代西方社会政治文化思潮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批判反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思潮。政治院校成为在军队传播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强阵地。

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作为教育的首要任务。政治院校带有一定程度的党校性质。三十多年间,政治院校始终重视对学员进行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在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联系学员的思想实际,下功夫解决好政治原则、政治方向方面的问题。西安政治学院十年间一直坚持每期组织学员到延安革命圣地进行现地教学,南京政治学院在改革开放成效显著的江苏省张家港市建立学员教学实践基地,设立了教学与行政融合、按学科划分的系一级组织,摸索出加强政治院校学员教育和管理的新形式,等等。这些做法使学员在各种情况下都能自觉地执行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思想上、政治上同中共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经受住了社会变革时期的重大考验。

广开渠道、多方培训政治院校师资队伍。五、六十年代,政治院校的教员主要从既有实际政治工作经验,又有一定理论水平的部队政治工作干部中选调,包括从本校毕业学员中选留。还从普通高等学校挑选一定数量的哲学、政治经济学、中共党史等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参军担任政治理论教员,一九七七年,政治院校恢复重建以后,除了从各部队调回一批“文化大革命”前就从事教学的中、老年教员和长期从事部队政治工作、特别是理论工作的骨干外,主要是从本校陆续选留一些有培养前途的毕业学员充实师资队伍。各院校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如安排有大专以下学历的教员进修达到本科毕业水平;选送教员到普通高等院校、社会科学院和党校攻读硕士研究生或进助教进修班、研究生班学习;吸收普通高等院校哲学社会科学有关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和研究生,特招部分讲师、副教授、教授充实教员队伍,从普通高等院校、党校、社会科学院(所)和军队的专家中聘请客座教授等。人民解放军 5 所政治院校已逐步建立了一支学科门类较为齐全、年龄和知识结构较为合理的师资队伍,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