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军队建设的指导思想随之实行了战略性转变。在新的形势下,全军指战员认真学习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深刻认识到,发展经济、振兴国家,已成为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中心任务,成为各项工作必须服从的大局。军队参加国家经济建设,这是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的一个重要体现,是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的实际行动。广大干部战士自觉地服从社会主义建设大局,积极支援国家建设,为国家强盛、人民富裕作出了新的贡献。

一九七九年至一九八七年的九年中,人民解放军采取多种形式参加和支援国家经济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尤为突出的是参加国家重点工程建设, 开展科技助民,腾出部分军事设施和装备为经济建设服务,支援贫困地区的经济开发。各部队投入 1.9 亿个劳动日,动用车辆机械 543 万多台次,共参

加和支援国家大中型工程 4.3 万多项。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引滦河水入天津,

引黄河水入青岛,引九龙江水入厦门,支援开发胜利油田,援建湛江港、徐州发电厂、北疆铁路、福马公路、大连机场、重庆八一隧道等。一九八一年十一月,北京军区某师和铁道兵某师,在引滦入津工程建设中主动承担主体工程 1 万米隧洞的开凿任务,仅用一年七个月就完成了原计划三年才能完成

的任务。在施工中,指战员们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放炮 90.8

万多眼,通过断层 357 处,战胜塌方、排除险情 5100 多次。党和国家领导人赞扬施工部队为全国重点工程建设树立了好榜样。多少年饱尝咸水、苦水的天津市人民,喝到了清甜的滦河水后,由衷地赞扬说:“打江山、保江山靠解放军,建设江山也离不开解放军”,“解放军是新时期最可爱的人”。天津人民为了纪念子弟兵的丰功伟绩,建立了“引滦入津工程纪念碑”,还将17 名为工程建设光荣牺牲的干部战士的名字镌刻在碑上。从一九八四年至一

九八六年,济南军区先后抽调了 3.7 万多人,参加和支援胜利油田的公路、

电讯、水库建设及引黄济青等 11 项重点工程建设,完成国家建设投资 7000

多万元。一九八四年以后,空军工程兵 8 总队先后高速优质翻修、新建了大

连、丹东、长春、齐齐哈尔 4 个机场,有 3 个是当年开工当年通航。一九八六年承建的沈阳桃仙机场,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提前九个月峻工,受到国家民政部、总政治部联合通报表彰。由海军 4 个防救船、工程船大队人员组成

的龚嘴电站水下施工队伍,连续苦战两个冬春,水下作业 2 万多个小时,完

成了建造 1 座长 72 米、宽 28 米、高 18 米的大型水下围堰任务,为整治电站立下了大功。海军东海舰队工程船大队自一九八五年起,在浊浪滔天的杭州湾奋战三载,凿管道式炮眼总长 10 公里,完成了秦山核电站巨大的进出水口全套工程任务。某红军团在承建本溪至桓仁公路的八盘岭隧道工程中,投入机械车辆 1300 多台次,用工 10 万余个,先后战胜塌方等险情 170 多次,使高山峻岭成为通途。

军队许多科技和军工生产部门发挥自己的优势,帮助地方进行智力开发,与地方开展经济技术合作,向工农业生产单位转让科学技术成果,支援国家经济建设。九年中,军工技术向民用转移的项目达 1 万多项,民品产值已接近军工部门生产总值的 50%;军队向地方转让技术成果 3000 多项,帮助培训各类科技人员 131 万多人。总参谋部工程兵部所属的科研所为大庆、胜利、南疆油田研制的“百吨摆渡平台”、“整体路面器材”等,解决了油田重型装备通过河流或沼泽泥泞路面的难题。国防科工委指挥技术学校帮助上海金山化工厂二期改建工程设计了计算机自动化管理系统,使该厂实现了生产管理自动化,国防科技大学从一九八一年至一九八六年,共为地方培训电子技术、农业系统工程技术人员等 1.2 万人,向 11 个省、市、自治区的

26 个单位提供资料、信息服务 390 多项,为地方完成较大的科研项目 69 项,

转让科研成果 74 项,为地方 40 多家工厂设计、开发新产品 322 项,使一些濒临困境的工厂恢复了生机,受到国防科工委政治部的通令表彰。

一九八四年以后,军队响应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关于军队要服从整个国家建设大局的号召,腾出一些机场、码头、港口、铁路专用线等,转交民用或军民合用。空军、海军向地方开放了 59 个机场和 20 个港口、码头,全军还将 100 多个军用仓库、300 多条铁路专用线向社会开放,在国家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九八六年至一九八七年,军队通信系统为国家机关和经济特区提供长途电路和卫星电路 90 余条,通达 28 个省、市、自治区的 44 个城市和地区,收到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方便地方群众治病,

从一九八五年开始,军队医院在确保部队伤病员收治的情况下向社会开放, 平均每年收治地方病人近百万,门诊地方病人 1400 多万,军队、地方医疗联合体、医疗协作区已遍布全国各大、中城市,缓解了广大群众“看病难”的问题。

从一九八四年起,军队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帮助贫困地区改变面貌、赶上全国经济发展步伐的指示,热情地向群众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富民政策,传递致富信息,开展科技服务,帮助兴办乡镇企业,为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作出了贡献。据统计,从一九八四年至一九八七年,部队和入武部门共建立扶贫点(乡或村)4.2 万多个,协助群众建立经济联合体 2.8 万多个, 扶助近百万农户走上了致富道路。山东省军区以沂蒙山区为重点,先后 7 次

深入 14 个贫困县调查,抓了 1059 个扶贫点,针对一些贫困地区仍存在小农经济思想,科技落后,生产条件差,经济基础薄弱,缺水少电路不通等问题, 抓住根本,对症下药,蹲点包村,以点带面,推动扶贫工作全面发展。至一九八七年,已使 699 个贫困点脱贫,144 个贫困点走上了富裕之路,受到地方党政机关和人民群众的高度赞扬,被评为全国扶贫工作先进集体。湘西苗寨拉务村过去 95%的农户吃粮靠返销,用钱靠贷款,生活靠救济。总后勤部某仓库大力帮助该村农民培育良种,实行科学种田,发展多种经营,很快使全村人均收入达到 515 元,90%的农户有了存款。甘肃省某县一些农村不通

电,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国防科工委某基地克服很多困难,为 31 个村

架设电线 198 公里,为群众解决了机井提灌和农副产品加工用电问题。吉林省某县一个乡由于地处偏僻,信息不灵,商品经济没有得到应有发展。第二炮兵某旅利用干部战士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有利条件,热情为群众传递各种经济信息 400 多条,使该乡与外地签订了 50 多万元土特产品的销售合同。驻新疆部队广大官兵以繁荣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为己任,承包和支援地方工程建设 180 多项,兴办公益事业 410 多项,其中吐鲁番引水渠、四棵树河引洪工程等已发挥经济效益;此外,部队每年抽调大批人员和车辆,支援驻地农田水利建设,扩大和改善灌溉面积 240 多万亩,为发展新疆的农业生产作出了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人民解放军一直把植树造林、绿化祖国,作为参加社会主义建设、造福人民的一项战略任务。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人民解放军认真落实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关于军队“除搞好营区植树造林外,营区外 10 公里范围内,要与地方共同协商搞好植树造林”的指示,

积极参加营区外绿化工作。一九八二年全军出动 354.1 万人次,汽车、机械

2.6 万台次,植树 6979 万多株。其中,驻北京的机关、部队投入了 35.1 万个劳动日,植树 110 万株。空军部队植成片林 630 公顷,新垦苗圃 172.6 公顷,中国东北、华北、西北的一些地区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人民解放军驻“三北”地区部队广大指战员积极参加“三北”地区绿化工程。沈阳军区各部队,一九八二年一年就植树 2800 万株。北京军区驻太行山区部队,一九八四年支援地方植树 117 万株,造林 99.3 公顷,驻守在祖国万里边海防的人民解放军广大指战员,“一手拿枪,一手拿锹”,在环境艰苦、气候恶劣的海岛、边陲,坚持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河山,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仅一九八四年春,西藏军区就造林 100 公顷,育苗 5.3 公顷。驻广西边防某团坚持利用战斗、值勤间隙植树造林,一九八二年植树 29 万株,一九八四年植树27 万株,至一九八五年共造林 166.7 公顷。用飞机飞播造林、种草,是人民

解放军参加和支援祖国绿化的一个重要手段。一九八四年,空军共派出飞机2056 架次,飞行二千一百零七小时,在全国 14 个省区飞播造林、种草 33.3

万公顷。一九八五年,空军又出动飞机 2567 架次,飞行二千五百七十七个小

时,为 12 个省区飞播造林、种草近 46.7 万公顷。从一九七九年至一九八七

年,全军共支援地方 2100 多万个劳动日,植树 3.76 亿株,种草 5000 余万平方米,为绿化祖国河山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