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军事新闻宣传一、《解放军报》

《解放军报》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机关报,在总政治部领导下,由解放军报社编辑出版。

五十年代中期,随着人民解放军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迅速发展,迫切需要出版全军性报纸,以便中央军委通过报纸加强对全军的思想领导和工作指导。一九五五年国防部长彭德怀经请示毛泽东批准,决定创办《解放军报》。一九五六年一月一日,《解放军报》正式创刊,对开四版,内部发行。创刊初期年发行量近 13 万份。一九八三年至一九八七年每年平均发行量在 100 万份左右。一九八七年一月一日开始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解放军报》公开发行后,宣传任务由单一的指导军队工作转向对全国进行国防教育、报道军队现代化建设成就、传播国外军事信息、开展国际军事交往、宣传军政军民团结等诸多方面。在宣传中注意把握了两点:一方面继续保持军队报纸的特色,主要是对部队工作的指导;另一方面使它成为密切军政军民关系的桥梁和纽带。其对象主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干部、战士及民兵和预备役人员;国防战线职工;转业、退伍军人和军烈属;接受军事训练的大、中学校学生以及其他关心国防事业和为国防建设服务的广大干部群众等。

《解放军报》的主要任务是: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宣传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新时期的建军思想;宣传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法令和中央军委以及各总部的命令、指示;宣传军队完成宪法所赋予的任务的业绩和经验,宣传中国人民解放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成就,反映部队生活的新风貌; 宣传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和各时期涌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先进集体;交流工作经验,指导部队教育训练;宣传国内外形势,反映世界各国的军事动态; 传播国内外军事科学技术信息和知识,探讨现代军事科学理论;听取群众的呼声,反映读者的意见和要求等。

《解放军报》创办以来,按照服务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宗旨,艰苦创业,勇于探索,在全国和全军取得声誉,成为一张有特色有影响的综合性报纸。从一九五六创刊到一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 前,是《解放军报》的工作由全面打基础到蓬勃发展、井获得广泛影响的时期。这期间,根据中央军委关于加强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以及深入基层,创造先进连队和全军大练兵的总部署,《解放军报》把工作重点放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帮助连队解决问题,发现和推广先进经验上,报道了全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活动,传播了加强基层建设,加强正规化训练的经验。宣传先进典型,是《解放军报》的传统。此间, 它宣传报道了一大批先进单位和模范人物的事迹和经验,这对于当时形成艰苦奋斗、助人为乐、奋发向上的良好社会风气起了促进作用。五十年代比较著名的先进典型有:想方设法节约擦炮布、带动全军开展节约活动的班长郭云凤;在东南沿海炮战中英勇殉国、被誉为“海边青松”的安业民;红军团长当农民的方和明,回乡参加农业建设的少将甘祖昌等。六十年代,是《解放军报》典型报道的辉煌时期。它除了以较大篇幅报道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

务的伟大共产主义战土雷锋,身居闹市、始终保持艰苦奋斗传统的“南京路上好八连”,刻苦训练、作风紧张、纪律严明的“硬骨头六连”等先进个人和先进单位的事迹外,还突出宣传了雷锋式的战士、舍身救战友和人民群众的王杰、欧阳海、刘英俊、张春玉,保卫边境英勇牺牲的罗光燮、司马义·买买提,爱民模范谢臣、普布扎西,在海战中身负重伤坚持战斗的麦贤得,在军事训练中创造群众路线练兵方法的优秀连长郭兴福,深入苗家侗家山区的人民武装干部吴兴春,英勇善战的海军“海上猛虎艇”和空军“霹雳大队” 等。这一批英雄人物和模范单位,特别是雷锋、“好八连”等,不仅当时风靡全国,而且一直铭刻在人们的记忆中。这一时期,《解放军报》办得有声有色,受到从连队战士到中央领导以及军委几位元帅的称赞,也受到全国新闻界的重视。一九六四年六月,毛泽东为《解放军报》题写了报名及《思想战线》刊名,并提议在同年“八一”建军节正式启用。

由于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方针上的某些失误以及林彪对军队工作的干扰, 这一时期《解放军报》在宣传上也有失误。如在一九五八年发表了一些宣传“大闹共产主义”等过热空气的社论;一九六五年二月,发表了七论“突出政治”的社论,片面强调了主观能动性和政治思想工作的作用,适应了当时盛极一时的“左”的指导思想和社会思潮。此外,在宣传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方面,由于受林彪提出的“最高最活”、“立竿见影”之类错误论调的影响,发生过简单化和庸俗化的偏向。

“文化大革命”时期,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力图使《解放军报》为他们篡党篡军的阴谋服务。在他们的指令下,《解放军报》同《人民日报》、

《红旗》杂志一起,发表“两报一刊”社论,支持造反,鼓吹夺权,宣传“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在全国造成恶劣影响。但是,在此期间《解放军报》的多数编辑、记者对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倒行逆施还是进行了力所能及的抵制和斗争的,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一些正确原则和部队完成各项任务的业绩。特别是一九七五年,《解放军报》在邓小平、叶剑英的指导和支持下,组织了纪念长征四十周年的宣传活动。此后又进行了唐山抗震和战备宣传,进行了贯彻《内务条令》、《纪律条令》的宣传。这对于稳定部队,发扬正气,起了积极的作用。

粉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后,《解放军报》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这期间,大量发表了歌颂和怀念老一辈革命家,揭露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罪行及其反动实质的文章。一九七七年《解放军报》抓住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反军乱军的要害,连续刊出了“应该不应该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应该不应该继承和发扬我党我军优良传统”、“应该不应该遵守纪律和规章制度”等 10 篇评论。一九七八年,全国开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解放军报》发表了由中共中央军委秘书长罗瑞卿主持修改、吴江起草的特约评论员文章《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引导全军指战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拨乱反正,冲破“两个凡是”的束缚,在全军和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全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以及改革开放方针的确立,《解放军报》的宣传指导思想和宣传重点也相应地作了转变。宣传中积极贯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 贯彻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贯彻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新时期军队建设的思想,促进军队和平时期的建设。

在宣传指导中,集中突出地宣传军队建设战略指导思想的转变;宣传在和平时期军队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的大局,在大局下工作;宣传军队要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把教育训练摆到战略位置,把军事训练作为经常性的中心工作,全面提高部队战斗力;宣传适应部队建设需要,实现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提高干部战士素质;宣传改进军队的政治教育和思想工作,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宣传不断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搞好部队各项工作的改革;宣传中越边 界自卫还击作战;宣传军队的体制改革、精简整编等重大决策;宣传抢险救灾,支援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等重大问题。此期间,《解放军报》按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方针,反复阐述邓小平提出的“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反复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解放军报》还针对部队干部战士的思想认识问题,以《问题解答》的方式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作了具体解释,有效地配合了部队的学习,提高了干部战士在政治上思想上与中共中央保持一致的自觉性。一九八一年,《解放军报》以大量篇幅宣传了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一九八五年六月,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作出人民解放军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和改革体制、精简整编、减少员额 100 万的重大战略决策后,《解放军报》连续发表文章,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对国际形势的估计和中国外交政策的重要论点,解释了部队体制改革、精简整编的重要意义;宣传了军队应当在大局下行动的道理,并且报道表扬了一些单位和个人在精简整编中服从大局,正确对待部队撤、并和个人去留的先进事例, 从而推动了部队精简整编工作的顺利进行。一九八七年中共十三大提出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后,《解放军报》围绕大会的基本精神,深入系统地宣传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基本路线的精神实质,提高指战员贯彻执行十三大路线的自觉性。

《解放军报》还以大量篇幅宣传了一批在新的历史时期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其中有模范军医吕士才,舍身救人的军校学生张华,战斗英雄盛其顺, 在军事训练中具有挑战精神的指挥员王聚生,义务兵的好母亲赵趁妮,军人的模范妻子段兰英,对越自卫还击作故中的战斗英雄史光柱、英雄指导员钱富生,率领部队在大兴安岭奋勇灭火的师长吴长富,以及御敌守边的“铁班子”某守备师党委,被命名为“天涯哨兵”的西沙中建岛守备队,被命名为“喀喇昆仑冰峰哨卡”的新疆神仙湾守备部队,协助地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北京军区某部。培养军队和地方两用人才的南京军区某部等。新时期,

《解放军报》始终注重关于学雷锋的宣传,下大力宣传了一大批先进典型, 其中,严力宾、李志军、张奇等,不仅在全军而且在全国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些报道,形象而又生动地揭示了人民军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高度的自我牺牲精神。此外,还注意捕捉世界军事发展的新信息,介绍国际军事动向和外军情况。

《解放军报》社拥有一批热爱军队新闻事业的领导骨干和记者、编辑, 几十年来,他们献身干部队的新闻事业,夜以继日地埋头工作,为加强军队建设,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做出了贡献。《解放军报》始终坚持群众办报的传统,依靠部队中成千上万的通讯员和其他新闻专业骨干,依靠广大干部、战士,及时反映部队的情况和群众的呼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使报纸深深植根于广大群众之中,成为领导机关联系部队干部战士的桥梁和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