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

关于地方学校考课之事,自宋代设提举学事司始,元代则设儒学提举司, 都是地方高级督学之官职。各府、州、县分设教授、学正、教谕。明初沿之, 置儒学提举司。洪武二年(公元 1369 年),诏天下府州县皆立学。洪武十三

年(公元 1380 年),改各州学正为未入流(以前为从九品)。二十四年(公

元 1391 年),定儒学训导位在杂职以上。三十一年(公元 1398 年),诏天下学官,凡在本籍任职者,一律改授旁郡州县。

明代儒学,府设教授 1 人(从九品),训导 4 人。州设学正 1 人,训导

3 人。县设教谕 1 人,训导 2 人。教授、学正、教谕,掌教诲所属生员,训导协助其工作。

英宗正统元年(公元 1436 年)始设提督学校官,又有都司儒学(洪武十七年始置于辽东)、行都司儒学(洪武二十三始置于北平)、卫儒学(洪武十七年始置岷州卫),以教武臣子弟。俱设教授 1 人,训导 2 人。河东又设都转运司儒学,其制如府。

至于考选生员入学之事,明初本未设专官,中期以后,才由御史提督两京学校,以按察司副使、佥事为各省提督学道。不仅生员,连府州县教官也归其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