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不知数

华罗庚是世界著名的数学家。他出生在江苏金坛。是金坛县中学第一届初中毕业生。

华罗庚在读中学时就显露了他的数学才华。有一次数学老师王维克讲了一道历史难题:

“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

王老师说:“这是历史上的一道名题,出自古老的《孙子算经》。后来传到了国外,不知引发了多少数学家的兴趣,也不知绞尽了多少人的脑汁⋯⋯”

这时课堂上寂静无声,同学们一个个紧张而困惑地思考着。忽然,一个同学站起来回答:“23!”

大家的目光齐刷刷的集中在那个同学的身上。他,就是一向不大惹人注意的华罗庚。

王老师十分惊讶,忙问:“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华罗庚不慌不忙的讲出了自己的解法。

王老师听了连声称赞:“算得巧,算得巧啊!” 你知道华罗庚是怎样计算的吗?

解:“物不知数”问题,还被称作“鬼谷算”、“隔墙算”、“剪管术”、“韩信点兵”、“神机妙算”等等。国外称作“孙子定理”或“中国剩余定理”。

华罗庚说:“我是这么想的:三个三个的数余二,七个七个的数也余二, 那么,总数可能是三乘七加二,等于二十三。二十三用五去除余数又恰好是三,所以二十三就是这个题目所求的数。”

明代数学家程大位在他的《算法统完》里有一道解这类题的口诀: 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树梅花少一枝,

七子团圆正半月,除百零五便得知。

意思是:用三数余 1 作 70,用五数余 1 作 21,用七数余 1 作 15(半月)。将各数和求出后再减去 105,便求得。

其中 70 是 5、7 公倍数中被 3 除余 1 的数;21 是 3、7 公倍中被 5 除余 1 的数;15 是 3、5 公倍数中被 7 除余 1 的数。105 则是 3、5、7 的最小公倍数。如果得数较大,可以连续减去 105。

依此,上题可列式为: 70×2+21×3+15×2=233

233-105-1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