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安时

蔡景峰

庞安时字安常。蕲州蕲水(今湖北浠水)人。宋庆历二年(1042 年) 生;元符二年(1099 年)卒。中医学。

庞安时出身于世医家庭,父亲庞之庆为当地名医。他从小与医药接触, 喜爱医方。父亲也督促他继承家业。庞安时天资聪敏,读书常过目不忘。年轻时即开始为人治病,效果甚好,一时求医者接踵不绝。他禀性豪放, 治愈病家多不收酬谢。不仅如此,还在家中设病床,为远道而来的病人调治护理,亲自奉侍汤药,痊愈后才送其回家,表现出高尚的医德。

中年以后,庞安时突患耳聋,这使他陷入痛苦的境地。从此,专心读书。他遍读医经医方,有《黄帝内经》等经典著作,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等等,又到民间购买各种医书,并向亲友借来医书抄阅,终于,医术更进一步。据载,他所治疗的病人,几乎百发百中,誉满天下。

庞安时的医术较为全面,尤其对伤寒病的研究成就突出。他对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进行深入的研究,结合个人多年的临证经验,写成《伤寒总病论》,全书共六卷。他对《伤寒论》的六经辨证及治疗进行综合研究,在首卷中将六经证的太阳证、阳明证、少阳证、太阴证、少阴证、厥阴证和两感证、三阴三阳传病证分节论述。如对太阳证的脉象、病象、传变、预后以及治疗方药,做了简要的概括,共列出 10 条经文,把太阳证都囊括起来,而治疗方法则有桂枝汤、芍药甘草汤、甘草干■汤、调胃承气汤、葛根黄芩汤几种及针刺法;阳明证条文 14 条,治疗有大承气汤、麻黄

汤、桂枝汤、栀子香豉汤几种;少阳证条文 12 条,治疗方子有白虎汤,小

柴胡汤、调胃承气汤三种;太阴证条文 5 条,治疗有桂枝芍药汤、桔皮汤、

五苓茵陈汤、大承气汤;少阴证条文 21 条,治疗有四逆散、猪肤汤、猪苓汤、通脉四逆汤、半夏散、桔梗甘草汤、茱萸汤、黄连阿胶汤、麻黄附子甘草汤、麻黄细辛附子汤共 10 种;厥阴证 21 条,治疗有乌梅丸、干■甘草汤、爪蒂散、茯苓甘草汤、麻黄升麻汤、干■黄芩汤、四逆汤、白虎汤等 8 种。这样,庞安时就用 83 条文、34 个方子把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所列的六经辨证和治疗概括起来,使读者一目了然。这是在张仲景伤寒原著 397 法、113 方基础上的概括,它把伤寒证的重点加以总结,使人便于掌握伤寒病证的基本内容,是现存研究张仲景《伤寒论》较早较有影响的专著之一,流传不衰,也是研究伤寒学说的重要著作。其次,他还把治疗伤寒的方法总结出可发汗不可发汗、可下不可下、可水不可水、可吐不可吐、可灸不可灸、可火不可火及可温证等类,从治法上对伤寒证进行概括, 在当时是一个创造性的做法。

庞安时还着重论述了温病及天行温病的证治。他比较详细地论述了温病的病因、病机、病状及治疗。他认为温病,尤其是天行温病是由于一种乖候所谓“乖气”所致。尽管他并未对乖气详加论述,但已明确地指出它有别于伤寒证的病因,这是难能可贵的。他把斑豆疮,亦即包括天花、麻疹等在内的一类传染病归于温病,这在我国医学史上还属首次,这对于后世温病学派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庞安时所开设的家庭病床,在我国具有最早的私人医院性质。他把自己的医疗知识和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数十名徒弟。他与当时著名文人苏轼、黄庭坚、张耒等过往甚密,经常在一起吟诗作文,书信往来频繁。尽管有人指责他把苏轼的“圣散子”的疗效夸大了,但从总的方面说,他在我国伤寒、温病学说的早期发展史上,是有较重要影响的。清代黄丕烈说, 庞安时“实能发仲景未尽之意,而补其未备之方”,认为他的著作并非那

种“述而不作”的一般作品,这是较恰当的评价。他还著有《主对集》、

《难经辨》、《本草补遗》等著作,这些书后代都已无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