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学及治疗学方面的成就

就症状学而言,《肘后备急方》中所记载的各种各类不同疾病和不同病证,都很简炼精当,从上述对天花、结核、黄疸性肝炎等症的记载,已可见一斑。这里拟再提一下他的两项特殊成就。其一是对不同类型的脚气病的描述。他认为脚气病首先是在岭南、江东等地发现和流行的。病开始时不太觉得,来得较慢,只感双脚发麻微胀痛,随后可出现双小腿浮肿, 或双腿乏力,腹部胀满。也可侵犯腹部,发病后很快死亡。这些症状符合现代所说的维生素乙缺乏症的两种脚气病,即干性和湿性脚气病,湿性者主要表现为腿肿发麻;干性者又称心脏型,虽无水肿,但侵犯心脏后可突然发病死亡。这些记述是相当典型的。其二是书中所载的“角弓反张”症状,患此症后,全身肌体强直痉挛,尤其背肌收缩导致头颈极度向后弯曲如弓,故称“角弓反张”,这一仔细入微的观察,与现代所说的破伤风类病症相同。葛洪所用的“角弓反张”一词一直被临床沿用。

关于治疗学方面,葛洪的贡献更是突出。

首先,在治疗被■犬(即疯狗)咬伤时,创造性地提出“仍杀所咬犬, 取脑傅之,后不复发”。这种以同一疯狗的脑髓敷伤处治疗的方法,是否果真能达到“后不复发”的效果,尚待证实,但这种基于古代“以毒攻毒” 的治疗思想,却是至可宝贵的。近代曾证实,狂犬是由于狂犬病毒所致, 人被狂犬咬伤后,病毒从伤口进入体内,并与神经组织有特殊的亲和力, 导致狂犬病发作。狂犬的脑髓及唾液中均有大量病毒存在,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法国的科学家巴斯德正是从脑组织分离和培养狂犬病毒,并制成病毒疫苗,治疗该病的。这种方法,现在称为被动免疫治疗。因此人们常把葛洪的上述治疗方法,称为免疫治疗思想的萌芽。

其次,葛洪提出了许多特效的治疗药物。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治疗脚气病和疟疾的药物。在脚气病的治疗方面,他提出用大豆、牛乳、蜀椒和松节松叶等来治疗脚气病。现代化学分析的结果表明,这些药物中包含有较丰富的维生素乙,用其治疗脚气病效果较理想。关于疟疾的治疗,该书中曾提及疟疾种类较多,计有老疟、温疟、瘴疟、劳疟、疟兼痢等多种。其治疗方法也是多样的,计有常山、鼠妇、豆豉、蒜、皂荚、鳖甲等,这些药物在治疗疟疾方面都有一定的疗效,虽然有的有副作用或毒性,但在古代仍起着积极的治疗作用。值得一提的还有一种青蒿治疗法,其法是将“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新中国的科学工作者在这一思想的启示下,对青篙作了研究,发现青蒿中含有青篙素,这是一种新型的、优质的特效药,它与以往的奎宁、氯喹等不同,对于恶性疟疾,特别是脑型的恶性疟疾,以及对氯喹等具有抗药性的疟疾,均有理想的疗效,被现代药学界誉为继氯喹之后抗疟史上的一个突破。应该指出的是,青蒿中所含的这种有效成分,是一种不耐热的化学物质,在加热后即失去其抗疟性能。而葛洪在书中摒弃了中药最常用的熬汤的剂型,改用绞取汁的方法, 这不能不令人叹服其认真观察和深入实践的科学精神。

《肘后备急方》中还提出不少我国古代独特的治疗技术。这里再略举几例。

捏脊疗法:其方法是令病人伏卧床上,医者用双手的手指拈取患者脊柱旁的皮肤,要深取,使其略有痛感,并从龟尾(就是尾脊处)往上,一直

到项背顶端。这种方法治疗腹痛,尤其是儿童疳积病,效果甚佳,至今仍为临床常用。

食道异物疗法:在进食时不慎将鱼骨鲠喉或误将其他异物吞入食道时,葛洪采用的方法是:将一团薤白放入口中咀嚼,使其变柔软。然后以绳系住这团薤,令患者整团吞入,直至鲠骨处。因薤系粗纤维,当即将异物裹入。此时医者手拉绳端,将异物拉出。如果异物较大,如误吞钗,也是用一大团干萎的薤,煮熟后,切食一大团,和钗一起进入腹中,再排出体外。

葛洪还大量记录各种食物、药物中毒的治疗方法,其中有野葛、狼毒、杏仁、水银、羊踯躅、半夏、附子、莨菪、毒菌、毒肉等等,其所用的解毒剂有甘草、大豆、鸡蛋、荠■等等,这里有的是服用后起化学中和作用而解毒,也有的是催吐使毒物立即吐出,都有一定的效果。对于昏迷不醒人事的病人,他的简便有效的急救方法是用灸法,灸人中穴、膻中穴等, 在没有灸艾等材料时,他主张用手指甲切鼻柱下,也就是掐人中穴的方法, 至今在医疗中及民间仍是常用的急救方法。

《肘后备急方》不失为一本简易急救疗法手册,各种药物、治疗技术, 大多是易得、易于掌握的方法,葛洪的医疗技术被后世誉为“简便验廉”, 是最高度的概括。他的这些诊疗思想和方法技术,对中医的发展起着较大的影响,尤其是明清时代发展起来的走方医、铃医等学派,与葛洪有较密切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