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楚材

胡铁珠

耶律楚材字晋卿,号玉泉,法号湛然居士。中都(今北京)人。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 年)、一说明昌元年(1190 年)生;元皇后称制二年(1243 年)、一说三年(1244 年)卒于北京。天文学、地理学。

耶律楚材是契丹人,为辽太祖之长子、辽东丹王的八世孙。其父耶律履在金世宗时为礼部侍郎,金章宗时升至尚书右丞。耶律履通历算,曾著有乙末历。母亲杨氏也是名门之后,耶律履去世时,耶律楚材仅两三岁, 杨氏对其悉心养育,亲自教授诗书。1205 年,耶律楚材经考试被征召为省掾。1212 年,又仕开州同知。1214 年,金宣宗迁汴,耶律楚材留在北京, 为左右司员外郎。1215 年,北京被蒙古军队攻陷,其时成吉思汗为完成统一天下之大业,曾寻访辽宗室近族。1218 年,耶律楚材应召至蒙古,入见成吉思汗。次年,他作为医卜星相的顾问,随成吉思汗大军征伐西域。在西域期间,他曾撰献一部《西征庚午元历》。1224 年,成吉思汗班师回国, 耶律楚材也自西城东归。1228 年,他因事到燕京时,遇很多人询问西域情形,于是作《西游录》一书。1229 年,元太宗即位。两年后,任耶律楚材为中书令。在此前后十几年间,作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耶律楚材为蒙古统治集团接受汉文化、缓和民族关系、恢复元初的社会生产及统一中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耶律楚材博极群书,善诗能文,通晓经史、天文、地理、律历、术数、医卜等学。其传世之作《西征庚午元历》、《西游录》以及《湛然居士文集》均有较重要的学术价值。

1220 年,耶律楚材在寻思干(今乌兹别克境内撒马尔罕)时,发现当地月食时刻和食分同元灭金后采用的金重修大明历所推算的不同,他认为这有两个原因:一是金重修大明历行用年久,误差积累渐大;二是观测地点的差异,重修大明历推算所得仅适用于中原地区,而寻思干城距中原万里, 依此推算,必有误差。因此他在编修《西征庚午元历》时,创立了“里差” 的概念,并以此计算因两地东西距离差异而造成的时间改正。这实际上是“地理经度”概念在中国的首次提出。它的计算方法是,把寻思干城当作起始标准点,某地与它的东、西距离乘上一个数字因子作为里差,向东加, 向西减,以此为不同经度地方的时间改正。数十年后,苏天爵据此提出了地方时的概念,认为中原和西域的时辰不同,中原的“子正”实为西域的“初更”。此外,耶律楚材还研究过西域的回纥历,认为回纥历推算行星运动比中原历法精密,于是作《麻■把历》,可惜其具体内容已经失传。

《西游录》成书于 1228 年,1229 年刊行。因印数少,当时就较罕见, 后人看到的多为节录,及至 1926 年日本的神田信畅在日本宫内省图书寮发

现一旧钞足本《西游录》,其全文才又复显于世。《西游录》全书共 5000

余字,其中与地理有关的共 1000 多字,记述了耶律楚材随成吉思汗大军西出金山(今阿尔泰山),过阴山(今天山西部),至阿里马城,又从阿里马西

过亦列(今伊犁河),经诸城至寻思干、阿谋河(今阿姆河)等地的见闻,其中大部分为耶律楚材所目识亲览。8 世纪中叶以后,游历天山以北到葱岭以西楚河、锡尔河、阿姆河一带,并以汉文记载游踪的,绝无其人、其书。到了 13 世纪,《西游录》和丘处机的《长春真人西游记》二书,始首先对

于上述诸地亲眼所见著成文字,公诸于世。因此,可以说《西游录》是 13 世纪记述天山以北和楚河、锡尔河、阿姆河之间历史地理最早、最重要的书籍之一。由于耶律楚材在楚河及阿姆河一带住过 5 年左右,所以他的《湛然居士文集》里也留下了大量记述西域见闻的诗文,可供研究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