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元
周卫荣
蒲元三国时蜀汉人。籍贯、生卒年不详。冶金术。
蒲元是三国时期的一位杰出的造刀技术能手,他曾在斜谷(今陕西眉县) 为诸葛亮造刀三千口[1]。我国自汉代发明百炼钢工艺后,至三国,百炼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用于制作优质兵器。当时,魏、蜀、吴三国都用它锻制刀剑,陶弘景《刀剑录》载蜀造“七十二炼”刀五万口[2]相传即为蒲元所为。蒲元出众的制刀技术,不仅在于他对百炼钢技术的掌握和使用,还在于他对淬火剂的识别和淬火技术的掌握。据《北堂书钞》引《蒲元别传》说,蒲元是位心灵手巧之人,在冶铸器物方面常有独特的方法。有一次造刀,当刀到“白亮”的程度时,说:“汉水钝弱,不任淬用;蜀汉爽烈,是谓大金之元精。”于是派人去成都取江水,当水取回来后,蒲元用刀一试,即说,有涪水掺杂,不能使用。取水者抵赖说,未掺。蒲元当即用刀在水中划了两划说,掺了八升涪水,岂说未掺。取水者这才叩头认罪,原来他行至涪津渡时,不慎摔倒,把水泼了,惊恐之下就地加了八升涪水。通过这件事,人人心悦诚服。当刀造好后,用装满铁珠的竹筒相试,轻轻一刀就截为两段,宛如割草一般,顿时传为神刀。“淬”是中国古代对于钢铁最重要的热处理方法,对钢的质量有很大影响。根据上述记载,蒲元对淬火工艺有极其丰富的经验,已经认识到不同水质对淬火后钢质量的影响的规律,因而对水的选择特别讲究。正因为如此,所以他造的刀削铁如泥,被称为神刀。由此可见,中国自战国发明淬火工艺后,经两汉到三国,这一技术已非常成熟。
关于蒲元造刀,类似的记载还见于《艺文类聚》[3]、《太平御览》[4]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