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颂

薄树人 蔡景峰

苏颂 字子容。泉州府同安县(今福建同安)人。宋天禧四年十一月二十三日(1020 年 12 月 10 日)生;建中靖国元年五月二十日

(1101 年 6 月 18 日)卒于润州(今江苏镇江)。本草学、天文学。

苏颂出身官宦世家,祖上多有军功。其六世祖苏益于唐昭宗时随威武节度使王潮入闽,葬于同安。五世祖苏光诲建府第于同安。自祖父苏仲昌一代起,苏家改由科举登进士入仕。苏仲昌登仁宗天圣二年(1024)进士, 曾任复州(今湖北沔阳一带)太守,后进左屯卫将军、太子少师。父苏绅博学多智,比苏仲昌还早五年就登进士,初任宜州(今广西自治区宜山一带) 推官,后曾任史馆修撰、翰林院学士、尚书礼部郎中、龙图阁直学士等中央和地方官职。在知河阳(今河南孟县一带)任满将赴新任时卒。苏颂扶柩南归途中,择葬于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苏颂伯父苏■,堂叔伯苏缄、苏结等也均为进士。苏颂哥哥苏■在苏颂之后 4 年也登了进士。

苏颂于仁宗庆历二年(1042)与王安石同榜登进士,时方 23 岁。初任宿

州(今安徽宿县)观察推官(宿州驻军长官的僚属),在此后长达 50 余年的官宦生涯中,他当过江宁县、颍州(今安徽阜阳)、婺州(今浙江金华)、毫州(今安徽毫县)、应天府(即宋代的南京,今河南商丘)、杭州、开封府、濠州(今安徽凤阳)、河阳、沧州、扬州等地的长官,当过中央政府中的礼、吏、刑、工各部的官员,掌管过财政,主持过法院,代皇帝起草过文件,为皇帝讲过课,整理过皇家的图书、档案,修撰过皇朝的历史,当过外交特使,处理过民间饥荒瘟疫的特别任务等等。丰富的经历使他掌握了大量的知识, 也锻炼了他干练的办事能力。有时候他也有点认死理的书生脾气,这是他得罪皇帝和同僚的一大原因。在 50 多年官场生涯中他曾三次被免官或贬职,但终因他的办事能力而得复起、升迁,真可谓尽官海浮沉之事。元■ 七年(1092)他被拜为右仆射兼中书侍郎,这是右宰相的官位,也是他一生政治生涯的顶峰。但不过一年,他就受到言官的攻讦而辞相,被降为观文殿大学士等闲职,未几又被贬出京城去知扬州。又过一年,即绍圣二年(1095) 又要调他去知河南府(今河南洛阳)。此时他已是 75 岁的高龄,于是,他上书辞官了。朝廷先让他留任知扬州。他又三次职官。遂以太一宫使的荣衔闲职留居京口(属今江苏镇江)。绍圣四年(1097),再次要求告归,被准以太子少师衔(从二品)退休。不过,他并未回到福建老家,而是终老在与其父庐墓相近的京口。宋徽宗登位后又进他为太子太保(从一品),封爵赵郡公。卒后被赠司空荣衔,葬于丹徒县之五州山东北(一说葬丹阳县)。

苏颂的科技活动最重要的有两项。一是从仁宗皇■五年(1053)他被调京任馆阁校勘起,到嘉■六年(1061)受左、右相富弼、韩琦推举出知颍州止,在这长达 9 年的时间中他从事皇家藏书的校勘整理工作。这使他见到了许多罕见的典籍,知识的积累得到了飞跃的增长。在此期间他奉命和掌禹锡等人校勘了 8 部医药学著作,修撰了《嘉■补注神农本草》;整理了全国各地绘好交来的大量药物图、说,撰成《图经本草》一书。这些工作为我国本草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二项重要科技活动起自哲宗元■元年(1086)。这一年他奉命检验皇家所有的新旧浑仪。乘汇报结果之便他提出了制造水运仪象台的建议,建议得到批准后由他组织一个班子进行设计制造。此后,他又领导制造了一

具假天仪,并撰写了《新仪象法要》一书,为我国的天文学事业立下了伟大的功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