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师度

程鹏举

姜师度 魏州魏县(今河北大名西南)人。唐永徽元年(公元650 年) 左右生;开元十一年(公元 723 年)卒。水利。

姜师度以明经(科举课目之一)入仕途。初期先后任丹陵(今四川丹棱) 尉、龙岗(今河北邢台)令。人皆称其为官廉洁,有清白之誉。神龙(公元705—707 年)初年,数迁至易州(治今河北易县)刺史河北道巡察兼支度营田使。他为官勤勉,对沟洫水利很有兴趣,颇富谋略。当时北方契丹民族时常对唐王朝发动袭扰,他在蓟门附近(今居庸关)开沟引水,防备契丹骑兵。

唐代边防以北方为主,军饷大多要由关中一带输送。由于隋代永济渠(由山东往北达天津)北段这时已难以通航,海运任务很重,损失也很大。姜师度在蓟州(治今蓟县)沿海,循曹操所开旧渠遗迹,开成平虏渠。运道大通,海运停止,节省大量经费。加银青光禄大夫,迁大理寺卿。景云二年(公元 711 年),又迁司农卿。

开元(公元 713—741 年)初,姜师度出任陕州(治今三门峡市西)刺史。州西数里的太原仓,是水、陆运的枢纽。姜师度设计了一条坡道,可从仓库直接将米倾入船仓,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被拜为太子詹事。时唐玄宗将营州迁治柳城(今辽宁朝阳),以姜师度为营田支度修筑使。

开元六年(公元 718 年),在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南韩阳镇)设河中府,

姜师度被任命为府尹。境内安邑(今运城东北 5 公里)的盐池,是朝廷财政重要来源之一。因为洪水的问题,当时几乎不能产盐。姜师度规划、组织开浚排水沟渠,设置盐屯,财政收入大增,百姓也得到实惠。

不久,姜师度又迁同州(治今陕西大荔)刺史,他开渠将洛水、黄河引入原有通灵陂,恢复朝邑、河西两县(今大荔、韩城两县之间)荒地 2000

多顷,设 10 余屯,收获甚丰。玄宗游幸至长春宫(在今大荔),大加褒扬, 加金紫光禄大夫,升为将作大匠。

除了在蓟州、蒲州、同州的水利工程外,姜师度还曾在贝州经城(今河北巨鹿东 25 公里)开张甲旧河;在沧州清池(今沧州东南 20 公里)开渠引浮水入毛氏河、漳河消除内涝;在郑县(今陕西华县)修利俗、罗文两条灌渠并筑堤防水;还曾开渠入长安城,起供水兼运输之用。

姜师度非常热衷于水利工程,每到一地都要想方设法地进行,当时有不少人批评他不惜民力。虽偶尔也有失败的工程,但大多为各地留下长久之利。因此流传着姜师度“知相地”、“一心穿地”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