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公亮
王兆春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今属福建)人。北宋咸平二年(公元 999 年) 生;元丰元年(1078 年)卒。军事技术。
曾公亮是天圣年间(1023—1032)进士,初知会稽县,重视水利建设, 民受其利。庆历三年(1043)他在集贤校理任上,七年任天章阁待制、知制诰兼史馆修撰,不久为翰林学士、判三班院。之后,又以端明学士身分知郑州事,政绩甚佳,民有夜不闭户之安。知开封府事后,被擢升为给事中、参知政事,嘉■六年(1061),升吏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仁宗末年(1063),他与宰相韩琦共议建储事。在契丹人侵扰界河时, 曾公亮力主禁除,消除了边害。英宗即位后,加中书侍郎,并先后兼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神宗即位后,又加门下侍郎兼吏部尚书。熙宁二年(1070),进昭文馆大学士,累封鲁国公,并因年迈避位。三年九月,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集禧观使,治军有功。后又以太傅致士。致士前曾荐王安石为相。死后宋神宗赠以太师、中书令,谥号“宣靖”配享英宗庙庭,并御篆其碑首“两朝顾命定策亚勋之碑”。曾公亮一生知文通武,为北宋的安定做出了贡献。他的最大贡献是在康定元年至庆历四年(1040—1044)与丁度等人编纂成《武经总要》一书(一说成书于庆历三年至七年)。
《武经总要》是我国第一部官修综合性兵书,分为前后两集,各 20
卷。前集包括各种军事制度 15 卷、边防 5 卷。后集包括历史故事 15 卷、
阴阳占候 5 卷。宋仁宗在该书“仁宗皇帝御制序”中指出:全书由工部侍郎、参知政事丁度,总领书局,负责领导工作。由天章阁待制曾公亮完成编定任务,并说“公亮等编削之效,寝逾再闰,沉深之学,莫匪素蕴”。曾公亮等在编纂《武经总要》时,对“军旅之政,讨伐之事,经籍所载, 史册所记,⋯⋯至本朝戡乱,边防御侮,计谋方略”等内容,都有涉及。可见曾公亮既是全书内容结构的设计人,又是编定者和主要撰写人。该书
最大的特色是在前集卷十至卷十三中,用比较多的篇幅,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军事上的“器械名数,攻取之具,守拒之用”。并绘制了相应的图形, 这些图形和文字说明一起,不但形象而具体地展现了北宋初期的陆战和水战兵器、筑城技术和城战(其中包括攻城和守城战)器械、战船、战车的形制构造,而且也反映了北宋以前各朝在军事技术上所获的成果。更为重要的是《武经总要》还收录了我国最早配制成功的三个火药配方,以及我国最早用于战争的一批军用火器,即火球类火器与火药箭类火器,并附有它们的制造与使用方法。这些丰富的内容,既是我们祖先创造才能的结晶, 也是他们对军事技术的发展所做贡献的光辉记录。曾公亮虽然不一定是上述兵器的直接研制者,但他对这些兵器进行过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