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史

杨文衡

乐史字子正。抚州宜黄(今江西宜黄)人。五代后唐天成五年(公元 930 年)生;北宋景德四年(1007 年)卒于洛阳。地理学。

乐史的青年时代是在五代更替的岁月中度过的,曾任南唐秘书郎。进

入北宋以后,初任平原县(今山东平原西南)主簿。太平兴国五年(公元 980 年),举进士,任武成军(今河南滑县)书记,后又历任著作佐郎、三馆编修、陵州(今四川仁寿)知州。雍熙三年(公元 986 年)著《贡举事》20 卷,《登科记》30 卷,《题解》20 卷,《唐登科文选》50 卷,《孝弟录》20 卷,

《续卓异记》3 卷。宋太宗赵炅表扬他勤奋,升为著作郎,直史馆。不久又任太常博士,舒州(今安徽潜山)知州,水部员外郎。淳化四年(公元 993 年)任两浙巡抚,黄州(今湖北黄冈)知州,著《广孝传》50 卷,《总仙记》141 卷。咸平初(公元 998—999 年),任职方员外郎,著《广孝新书》50 卷,《上清文苑》40 卷。出任商州(今陕西商县)知州。咸平五年(1002)与儿子乐黄目同在史馆任职,“人以为荣”。后在西京磨勘司任职,改判留司御史台。晚年定居洛阳,继续从事写作。著有《太平寰宇记》200 卷,

《总记传》130 卷,《坐知天下记》40 卷,《商颜杂录》20 卷,《广卓异记》20 卷,《诸仙传》25 卷,《宋齐丘文传》13 卷,《杏园集》10 卷,

《李白别集》10 卷,《神仙宫殿窟宅记》10 卷,《掌上华夷图》1 卷,《仙洞集》100 卷。

由于乐史长期任三馆编修,有机会饱览皇家藏书及各州图籍,又有在各地任职时所作实地考察的知识,加上写作勤奋,所以著述极富。从上述统计,其著作至少有 22 种共 1003 卷,但大部分遗失了。今仅存《太平寰宇记》200 卷,《广卓异记》20 卷,以及《绿珠传》、《杨太真外传》、

《兹竹诗》、《鸯转上林赋》等单篇诗文。

《太平寰宇记》是一部全国地理总志,于公元 976—984 年写成。它不受唐末五代割据局面和宋朝疆域的限制,从国家统一的大局出发,以“寰宇”为记述范围,自北宋都城东京(今开封)开始,谱写四方。叙述实事求是,现辖说现辖,唐辖说唐辖。最后介绍边疆少数民族及周围各国的地理情况。由于乐史写此书时,宋朝的路级行政区划尚未固定,所以此书仍以唐代十道为纲,以州(军、监)为目,以县为子目。每州首引自古以来的山经地志,叙述沿革变化,地名含义。州县之下附有户口数字,山岳陂泽的方位,水道源流,水利设施,具有历史意义的城、邑、乡、聚,重要的关、寨、亭、障,著名的祠庙、古迹、特产,官办工矿企业等。还沿袭《元和郡县志》的体例,每州附注州境,四至八到。它征引文献近 200 种,不仅采用历代正史的材料,而且大量引用各朝地志、杂记、诗赋、碑文、文集中的材料,因此保存了许多珍贵的史料。这些史料注明了文献出处,便于查找,为今人研究宋代以前的历史、地理、经济和文化提供了很多方便。

《太平寰宇记》一书取材广泛,资料丰富,是传世内容最丰富的古代地理著作。它的特色和创新表现在以下 4 个方面:(1)在体例上,《太平寰宇记》增加了风俗、姓氏、人物、艺文、土产、四裔等项,使地志内容更加丰富,体例更加完备。这是乐史在地志体例上的一个创新,给后世的方志、舆地著作影响很大。它一方面使地志内容更为庞杂,趋向史传化,使地理意义减色;但另一方面历史地理中记述土产、风俗、人物就可以进一步反映各个时代的社会面貌。(2)在人口地理方面,《太平寰宇记》也有一些创新。从历史上看,《汉书·地理志》以后的正史地理志一般只记一个朝代、一个年代的户口。《元和郡县志》加以扩展,也只记一个朝代两个年代的户口,一是开元,一是元和。《太平寰宇记》又有了扩展,记载两个朝代的户口,一是盛唐开元,一是宋初。对宋初的户口,作者又依据有

无土地资产划分主户、客户两类,主户是占有土地和资产者,客户除少数侨居外地的小工商业者外,主要是全无田地靠租种地主土地为生的佃农。书中记载的每州主、客户数字,对研究宋初封建土地占有状况和封建剥削关系、各地区户口分布的差异以及人口的变化和流动,都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如山南西道 18 个州军,主户为 60149 户,客户为 151455 户,客户为

主户的 2.5 倍。有些州军,客户比主户多到 6—8 倍。这些数字说明,那些地区自耕农的比例小,佃农的比例大,土地集中的程度高。增加主、客户的区分,可以使读者看到那个时代阶级关系和人口发展变化的本质。这是乐史对人口地理学的一个重大发展。此外,乐史还首次开列了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户口。在民族杂居地区又分别记载几种类型的户口数字。有的总列汉、蕃主客户数字;有的则分别开列汉户与夷户主、客户数字;有的仅列汉族主、客户数字,少数民族仅举族名而无户数。这种记载虽不够详尽, 但对研究我国少数民族分布,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3)在经济地理方面,

《太平寰宇记》开创了土产一项,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区域经济的面貌。它不但记载的项目比《元和郡县志》、《汉书·地理志》多,而且还对某些物产的性能、特点、用途和生产情况加以说明。(4)在手工业生产方面,《太平寰宇记》提供了各监的设置年代、统辖范围,四至八到,户口、风俗、土产以及各监的生产内容。如龙焙监设在建州建安县(今福建建瓯)南乡秦溪里,开宝八年(公元 975 年)置场收铜银,太平兴国三年(公元 978 年)升

为龙焙监。下管 7 场,生产 12 种矿石:白矿、黄礁矿、黑牙矿、松矿、水

■矿、黑牙礁矿、光牙矿、土卯白矿、马肝礁矿、桐梅礁矿、赤生铜矿、红礁夹生白矿。这些记载,开创了我国关于生产力的分布及其发展的研究, 特别是关于农业的分布及其发展和手工业、矿业的分布及其发展的研究。这是乐史对中国历史地理学的一项重要贡献。

当然,《太平寰宇记》也存在不少封建糟粕和内容上的错误,这些前人已经指出来了。然而它的成就是主要的,不愧为我国著名的综合性的大型历史地理著作。此书清初已残缺不全,光绪九年(1883)虽经杨守敬在日本发现宋刊残本而补入 5 卷半,但仍缺 2 卷半,不是足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