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散组合 化难为易——扩句教学小试

江苏省新苏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孙莉萍

如果说低年级语文教学以字、词为重点,那么,进入三年级,句、段的份量则相应加重。当学生面临运用书面文字按要求作文时,如何用准确、生动、清晰的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意思便显得尤为重要。扩句就是要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把一个短句扩充成一个长句,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精确、具体。

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在新授前准备一些题目作铺垫,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技能就能顺利解答。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增加或变换条件等手段逐步提高要求,就如同给学生以台阶般引领他们一级一级地走上新的高度,完成新授任务。

在语文教学中,这种方法同样适用。

经过两年的学习,学生对字可以组成词、词可以组成句子、句子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已基本理解。通过听、说、读、写的反复实践和积累,学生对词语的搭配,基本句型的组成也已基本掌握。新授扩句时,我并未直接提出学习要求,而是以此为基础,分五步通过练习,逐步使学生掌握。

一、分散成词,填一填首先,我出示了三组词语:

( )教室里( )飞上( )老人

( )小姑娘( )扶着( )天空

( )鸽子( )坐着( )同学们要求学生在( )里填上合适的词。

要把短句扩充成长句,使句意更精确具体,关键在于如何选用贴切适当的字、词或短语对句子的基本组成部分(主语、谓语和宾语)加以限制和修饰。故而我将“教室里坐着同学们”“小姑娘扶着老人”和“鸽子飞上天空” 三典型的“主+谓+宾”结构的短句按其组成分别拆成三个部分,变成一道纯粹的对词进行限制,修饰的题目。

学生利用旧知完成这道题目毫不费力。只要符合用词贴切、修饰得当的原则,答案可以各不相同。学生交流后,让他们说说每组的中心词分别是什么,括弧内所填部分起什么作用。

二、组合成句,读一读

完成第一步后,要求学生用线连词成句,写下来,读一读。通过比较选择,学生很快完成了这一步,并都能做到主谓、动宾搭配恰当。通过写句子、读句子,对前后修饰、限制成份在组成一个句子时可能出现的矛盾或重复等现象作适当调整。例:(宁静的)教室里(安安静静地)坐着(专心听讲的) 同学们。显然,用“宁静”来修饰“教室里”,“安安静静”限制“坐着” 都是可行的,但组成一个句子,这两部分明显犯了重复的语病,必须调整。

这样,学生就顺利地得出了三个长句。当然,答案也不尽相同。三、出示原句,比一比

学生既已得出扩句后的三个长句,出示原来的短句,让学生分别比较三组对应的句子。从三个方面加以引导:1.句子的长短;2.句子的组成;3、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学生分析比较后得出;句中的修饰、限制成份越多,句子就越长,表达的意思越清晰、准确、生动。

四、归纳举例,点一点

学生得出结论后,换个角度提出:要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精确、具体该怎么办?学生回答后,说清“扩句”概念。

接着,我写了一个短句:他走进教室。请一名学生根据句意做动作,要求其余学生仔细观察人物的动作、神态。那名学生先后三次走进教室,分别用“蹦蹦跳跳”、“微笑”垂头丧气”三种不同的姿态。每看完一次,都让学生选用贴切、适当的词语来扩句,要求讲清他的神态或动作特点。于是, 便得到三个句子:

  1. 他蹦蹦跳跳地走进教室。

  2. 他微笑着走进教室。

  3. 他垂头丧气地走进教室。

通过齐读、比较、体会,使学生明白,同样是“他走进教室”,但每次神态都不同,所以选用不同的词语修饰、限制后,就使句意更精确、具体。我告诉学生,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可以只对句中需强调的某一部分进

行修饰、限制。在上述例子中,我们要强调的是他怎样走进教室,只需修饰动词。

五、出示短句,统一练

然后,我出示了一组短句,让学生按要求练习扩句。1.小姑娘扶着老人。

( )小姑娘( )扶着( )老人。2.公园里盛开着鲜花。

公园里盛开着( )鲜花。3.猴子爬上竹竿。

猴子( )爬上竹竿。4.小男孩是少先队员。

( )小男孩是少先队员。5.小船驶向岸边。

( )小船( )驶向岸边。6.他接住球。

他( )接住( )球。

俗话说“温故而知新”。在扩句教学中,以练习作为铺垫,让学生联系旧知,利用旧知,一步一步获得新的知识。这样,分散组合,化难为易,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顺利掌握了新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