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预习的基本方法

  1. 分析课题、节题。“扣题读文”,注意领会课文引言或结语蕴含的全文中心同或主要线索。只有把握他们,才能在知识的复杂联系中,揭示出规律性的东西。同时,整理出课文中围绕课题、节题具体展开阐述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思考教材是如何运用这些基本原理联系实际阐释问题的,这样才能把握住教材内容的精髓。

  2. 阅读教材内容。这是预习教材的中心环节。方法有两种,即粗读和细读。粗读是指从头到尾浏览一遍,目的在于初步了解教材的新内容,把握课文的轮廓和概貌,粗读要求尽可能自己找出疑难问题。细读是指阅读教材时要认真深入,对内容深刻和难以理解的原理要狠下功夫反复阅读,精读细钻。“四遍读书法”是对细读的具体要求,它是指在阅读顺序上由浅入深地反复阅读,第一遍,了解课文全貌,做到胸有全局,重在“全”字;第二遍,了解课文结构,做到分析层次,重在“层”字;第三遍,把握课文要点,做到记录问题,重在“要”字;第四遍,课文前后贯通,探索内在联系,重在“联” 字。

  3. 运用各种符号标记或彩色笔划出教材中的基础知识、重点、难点和关键点,理清教材内容的结构和思路。

  4. 阅读和尝试回答课后的思考题或练习题。目的在于验证预习是否已抓住了课文的基本问题和重点内容,检查自己对课文预习的理解和掌握的深度。因此,对课后思考题要勤于动脑,认真推敲,尝试回答。还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尝试从不同解度变换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力图做到融汇贯通、举一反三,把课本知识变为自己的知识。这是一个消化吸收过程,如同蜜蜂采集花粉酿蜜一般。

总之,预习是听课的基础,是提高听课效率的重要前提。我们一定要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指导学生预习,并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对学生加以培养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