摭谈“作文教学应从内容入手

山东省莒南县汀镇汀水学区小学

王中迎 张久美 臧万国 咸苗年 高法昌

“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这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对小学语文中作文教学提出的明确要求。这一要求是针对我国广大农村小学近年来在作文教学中只重“形式”,忽视“内容”,从而导致小学生作文质量不高的现状提出来的。那么,作文教学到底怎样从“内容”入手呢? 从“内容入手”的具体涵义是什么呢?

一:“从内容入手”应指导学生从生活实践中提取作文材料。大纲指出: “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换言之,“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小学生的作文素材应该来源于生活实践,是学生观察和分析记录周围事物之所得。而令人遗憾的是,在作文教学中有一部分教师的做法却是不重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周围的事物,而是任凭学生闭门造车,从脑袋中抠材料。更有甚者听任学生从五花八门的《作文选》中照搬照抄,偷梁换柱,为己所用。例如:一个小学生的爸爸是个农民,根本没进工厂做过工,而这个学生却在习作《我的爸爸》中写道:“我的爸爸在工厂里当车间主任,他不怕苦,不怕累,带领全组工人叔叔苦干一年,夺得全厂生产效益第三名⋯⋯”。非常明显,这个学生的习作是从《作文选》中抄袭的,而他的老师却听之任之,置若罔闻。这样不仅对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没有多大帮助,而且助长了小学生说谎话、不诚实、学习不认真、不动脑筋不刻苦的恶习。还有的教师根本没带领学生去工厂、农村参观,习作课上却让学生写《记一次参观×××》的作文。显而易见,这是让学生从脑袋中抠材料,胡编瞎造,逼着学生抄《作文选》。这样的作文教学怎么能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呢?

针对一部分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闭门造车、抄袭别人作品等不良倾向,建议采取如下对策:①教师应在作文教学中启发、引导学生从生活中,从周围的事物中提取、选择、组织材料,杜绝“闭门造车”的现象。②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学生通过写日记,可为作文积累素材,同时培养了自己观察事物、分析问题、不说谎话的好习惯。③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有目的、有组织地带领学生参加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包括义务劳动、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丰富学生的生活实践,开阔学生的视野,为日后学生习作积累素材。

二:“从内容入手”,就是要使学生的作文有具体内容,切忌泛泛而谈, 空洞无力。大纲指出:“作文教学要求学生逐步做到:有具体内容。写一段话或是写一篇文章,内容要具体,不说空话⋯⋯”。在一部分同学的习作中, 言之无物、空话连篇的现象司空见惯,令人望而生厌。这种现象可归纳如下几条:a 空话连篇,开头离题万里。例如:一个同学的习作《高高兴兴过春节》开头写道:“期末考试结束了,寒假来到了。寒假一共二十一天,也就是三个星期。一放假我就订了生活计划,包括做作业、看课外书、帮助妈妈干活儿和文体活动四项。我每天都按计划做,不知不觉就过了一个星期。” 开头这段话我们认为和文题根本没有关系,空话连篇,离题万里。如果一开始就从“春节来了”写起,多么简练,多么明快呀。b 不得要领,面面俱到。例如,还是上面那个同学的习作《高高兴兴过春节》,中间部分也是重点部

分,本来可选择一两个方面重点写,突出春节的欢乐气氛这个中心。而他却唯恐漏掉了什么,眉毛胡了一把抓,毫无重点地像记帐一样乱写一通:春节那天怎样放的鞭炮呀,怎样包的饺子呀,怎样串门拜访呀,怎样给爷爷、妈妈磕头拜年呀,甚至连穿的什么褂子、什么裤子、什么鞋,戴的什么帽子都一一作了说明,事无具细,零零碎碎,没有重点,不得要领。c 拖泥带水, 结尾空洞议论。还是以《高高兴兴过春节》为例:那个同学在结尾处写道: “这个春节我过得可高兴啦。这说明生活在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少年儿童比生活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少年儿童幸福美满得多。这也充分说明在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祖国上下一致搞改革开放,经济得以迅猛发展,农民生活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离小康生活越来越近,四个现代化将在不久的未来实现⋯⋯”。这样的结尾画蛇添足,像“懒婆娘的裹脚——又臭又长”。

针对一部分同学作文中句子空洞无物、拖泥带水的缺点,建议教学中应采取以下对策:①教师在平常语文教学中要多对学生进行“缩句”训练,使学生知道短小精悍的句子有力量。②教师在让学生写作时,启发学生围绕中心选择材料。要选择那些能够表现中心思想的典型材料,对那些与中心思想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材料一定要删去。③教师要让学生养成列提纲的好习惯, 列提纲的过程,即是选择材料、组织材料、分清重点次重点的过程。提纲列好了,作文中哪些材料详写,哪些材料略写,哪些材料先写,哪些材料后写, 学生就胸有成竹了。这样,就能有效在避免学生作文空洞无物、缺乏具体内容的现象。

三:“从内容入手”,就是要引导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切忌无病呻吟。语文《大纲》中指出:“作文教学要求学生逐步做到:有真情实感。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不说假话。”作文中没有真情实感、无病呻吟是不少同学作文的通病。例如:有个同学在习作《记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同学》中写道:“⋯⋯这个同学年龄虽小,但却一贯地做好事,助人为乐,心中装着别人,却唯独没有自己。这是雷锋精神的体现,这是共产主义精神的体现。只要有了这种高尚的精神,就能成长为真正的共产主义战士,革命的接班人, 一定能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尽管词藻不乏华丽,但读者从字里行间能明显地感到文章无病呻吟、矫揉做作的病态,这样的文章怎能令读者心服并产生感情共鸣呢?与此相比,另一个同学在同一篇习作中这样写道:“⋯⋯ 这个同学做的这件好事,也许太小太小,似乎不值一提,但一滴水却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这反映出他在学习雷锋的活动中逐渐成长起来。只要他坚持下去,持之以恒,定能成长为一名品德高尚的人。”这段文字对那个助人为乐的同学的评价恰到好处,使读者从这朴实无华的语句中领略到那个助人为乐的少年的美好品德,从而受到启发和教育。

针对一部分学生作文中没有真情实感、无病呻吟的问题,建议采取如下对策:①引导学生写真人真事,避免“空对空”。②让部分学生在作文前有重点、有顺序地口头叙述事情的经过,并重点引导学生进行评价,说出感想。

③要让学生懂得作文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应用朴实无华的词句,并掌握好遣词造句的分寸。过分注意词藻的华丽往往给人虚假之感,使人觉得不真实, 有无病呻吟之嫌疑。

当然,我们强调和坚持作文从“内容”入手,并非忽视“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即“内容”为主,“形式”次之,“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没有好的“内容”,“形式”只是一具空壳。表达“内容”的“形式”

固然也很重要,但它不是本文要论述的问题,故不再赘述。

以上三点是我对“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这句话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