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读写训练的实施

实施读报与写作训练结合,首先面临着报纸的选择。报纸的选择应遵循两个原则:一是权威性,二是阶段性。较理想的报纸有:《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语文报》及各省市党报等。慎重地选择好几种报纸后,用报夹夹好,各个班级妥善保管,分散阅读,相互交流。每个学校应有公共阅报性,以及学生自写自办的墙报等,为学生进行该项训练创造良性的环境。

读报与写作训练的结合可根据不同年级分为四个不同阶段:

(一)感知阶段(初一年级):分发报级,激发学生读报兴趣。可选择一些趣味性、故事性较强的消息、通讯、特写、小故事等向学生推荐,帮助学生养成读报习惯,并作读报摘记,写一些读后感.使学生初步了解读与写的关系,注意语汇、素材的积累。

(二)认识阶段(初二年级),结合课本读报单元的安排,较系统简明地介绍有关报纸的文体常识,阅报的基本方法,并结合作文训练介绍报纸文体与作文训练中“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三分法的同异,启发学生学习

报纸文体的写作,注意观察表现周围环境中的真实内容,注意报道材料的取舍,锤炼主题,把作文训练引向开放与实用。当然,在指导学生写好消息、通讯的同时,不宜忽视选择一些侧重记叙,说明的文章以巩固训练记叙文、说明文的写作。

(三)提高阶段(初三年级):报纸中的文体大体可分为三类:新闻报道、论说文章、文艺作品。进入初三年级,论说文章成为教材安排的重点。依据课内课外相互配合的原因是,宜将读报与写作训练的侧重点转向“论说文”一族,这样既巩固了大纲要求的讲读训练内容,又开拓了学生认识的视野,获得有关的大量现实材料,从而为写作过程中主题开掘准备了思想上的条件。报纸中评论文章种类齐全,从一事一议的短时文、编后、编者按,到大型的新闻综述、社论等理论文章,应有尽有。这些既提供了论说文训练的标准模本,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活动,使他们直接接受社会主导思潮的教育, 达到了教育为社会政治经济建设培养“三面向”人才的要求。

(四)自觉阶段(高中年级):经过前三个阶段的感知、认识和提高, 学生基本能掌握有关阅报的常识、以报纸文体为参照进行各种文体训练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进入高中阶段,认识活动基本上进入学生完全自主的时期,教师的课堂教学可以直接援引有关报纸中的信息资料,学生的作文训练宜完全面向社会,以开放的态势创作社会现实性较强的文章。教师的命题、半命题作文也应注意这一倾向,把学生的作文活动引向更完全的开放型,不应再总是拘泥于校园内一草一木、一石一鸟、而应面向多彩的现实活动,培养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

四个阶段的设置,是按照认识发展过程的规律及中学生心理特点来安排的,基本符合中学语文教学的五项原则。

在进行这一训练的时间安排上,应该采取课内、课外结合的方法。每周可适当地安排一至二节启示课:或宣讲,或练笔;或讨论时文,或评点典型作品。一切活动以激发学生兴趣,开掘学生心智,发展语文能力,面向开放现实为原则,把学生活动作为主体,老师讲解作为向导,当然,阅报与写作训练的主要活动应在课外,是学生自愿的主动的一项锻炼。在启发进行这一训练过程中,应注意活动的广泛性、差异性、主动性及层次性。

课外活动应是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进行该项活动具体的形式可分三类:

(一)社会性活动:可组织小记者团深入社会采访,可积极搜集社会实践性素材。

(二)集体或小组活动:新闻评定、新闻故事演讲、风貌人情简介等。

(三)个人活动、阅读、联想、评述、模拟、创作等。

总之,阅报与写作训练的结合,是面向生活,尊重生活、深入生活的一项语文训练活动,积极地参与这项活动,对于增长学生知识,开阔学生视野, 培养学生智能,促进学生的社会化进程,提高学生思想意识、审美能力均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报纸是大千世界的浓缩,让我们重视这一方水土,把我们的孩子引向开放的世纪,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实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