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达公司广告

引言

我们生存的世界,纷繁芜杂,无奇不有。而我们对于世界的认识和了解, 就来自日常的观察活动,从中我们获取了许多的信息。同时,我们也常通过吁清、利用我们的观察能力来教育、指挥、说服、告知和影响他人。而其他人通过广告、信件、报告、手势、微笑、皱眉和蹙额等视听方式传递信息, 试图影响我们。关于世界的信息,也就这样互相传播沟通。我们的孩子,当他们还很小,还没有能力理解、运用语言的时候,主要依靠他们所看到的信息和对这些视觉信息的解释来理解这个世界。如果哪位经理或职员视觉受损或者他(她)本人视觉受损伤,那么他(她)将能更深刻地认识到视觉能力在现代交际沟通中的巨大作用。

但是,完全从对事物外观的观察来认识其本质,是靠不住的;事实上, 观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例如,当我们观察事物时,通常接收到的信息都是些处于不断变化中的复杂信息资料。稍有点物理知识的人都知道,物体反射出来的光的构成是随着物体的明亮度不断变化的,也随着我们与它的相对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如果物体是运动的,那么,无需经过有意识的努力, 仅根据我们所观察到的信息,就可以推断出物体的运动方向和速度。根据观察,我们也可以识别物体的形状,例如,判断出物体是辆汽车还是一只茶杯。观察的过程也使我们能够对物体的属性做出判断,如:物体距离我们有多远, 物体是什么颜色的,体积有多大;有时甚至可以得出关于物体的表面构造和性质的结论。

在观察的过程中,大脑的角色至关重要,这也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的体验。泽基认为,“大脑创造了一个直观的世界”,大脑能从观察得到的“不断变化”的大量信息中提取物体的“不变的、永恒的特征”。不过,在我们进一步探究大脑这一角色之前,我们有必要简洁地考察一番观察的外部过程的本质。

我们要进行观察,必不可少的一个主体要件是眼睛。关于眼睛的性质和功能,许多生理学的书籍中都有详细的阐述。研究表明,人的眼睛能见的光的波长在 400 微米到 700 微米之间(1 微米等于 10■米)。眼睛能够接收到发自光源(如灯泡等)的光,以及我们自身和周围的物体反射的光。由于光源颜色以及观察的物体的光吸收等原因,造成了光的颜色也不同,这样的例子可见暴雨后天空中的彩虹。另外,眼睛还有接收来自周围环境中大部分光的能力。一般地,眼睛能见较远距离以及近到 15 厘米的物体;其视觉所及的领域,在水平面上可以超过 200°,而在垂直面上也能达到 120°。

眼睛所观察的物体的光照度、颜色,对比和形状等因素,都影响着眼睛所接收到的映象信息的质量和水平。

由于视网膜上有特殊的细胞,眼睛可以在不同光照条件下观察物体。视网膜上这些特殊的细胞(或称感受器)对颜色显示出不同的敏感性,这样, 蓝——绿色物体在较弱光线的条件下比在日光下显得更亮;而绿——黄色物体在日光下比在弱光下更亮。眼睛对光还有一种适应,能够很快地由明亮的光线适应黑暗中的光线,这即黑暗适应。这种适应能够使眼睛在 30 分钟后对黑暗的光线达到最大的光敏度。

不过,眼睛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观察工具,它也有其局限,其中之一即为“盲点”。这可由图 12.1 显示如下:

图 12.1 盲点

拿着这本书,放在距自己一臂长的地方;盖住或闭上左眼,以右眼看书上的十字形。然后慢慢地将书本向眼睛方移动,那么,在某一点上,图上的圆点将消失,这就是由于“盲点”造成的。

实际上,盲点在两只眼睛中都存在,它是由神经和动脉离开眼睛的视网膜上的一个无感受器所造成的。另外一个制约因素是,对于我们判断距离远近至关重要的双眼观察仅限于眼前 100°左右的扇面范围。超过了这一范围,也就可能出现视力所不及的“盲点”。

那么,我们的大脑又是怎样处理、分析和加工这些“不断变化”的大量信息的呢?在过去的岁月中,关于大脑完成这一过程的方式看法已不断变革。本世纪 20 年代,人们认为大脑充当获得的视听信息库;而到 40 年代,

大脑已被看作能将那些视听信息加以解释并制成工作模型。到了 20 世纪 50 年代,这些看法发展到认为大脑在应用它所储存的信息和工作模型来再现物体。而这种大脑使用视觉信息方式的观点一直延续到 90 年代。事实上,大脑并不只是分析眼睛提供的视觉信息,而且还在应用那些信息来构建一个内在的“视觉世界”。

实际上,复杂而又有趣的大脑,平均重约 3 磅(1.4 公斤),包含了约一亿个神经细胞。在人的大脑中,与处理和分析视觉信息密切相关的部分称作视觉皮层,它位于大脑的后部。视觉皮层中的信息代表了我们所观察到的东西;为了使这些信息进入大脑的这一区域,信息必须在眼睛的视网膜中沿由特殊的细胞(视网膜杆和锥形细胞)将光转化为神经信号的复杂路径行进。这些细胞在中脑区(横向的膝状细胞核)发送信号到中脑区中的“整理分类室”,由这一区域再将信号传送到视觉皮层中的特殊的专业化的细胞里去。

正如我们前面已经探讨的,关于大脑如何分析来自观察的信息的看法已经几经变化,正电发射层 X 线照相术(PET)的引入,已使确认和检验大脑特殊区域中的血液流动变化成为可能。PET 作为一种研究工具,已促使关于大脑处理信息的方式的各种尖端、详细的观点不断发展。例如,近年来,有一种关于大脑处理信息过程的观点,官提出了四种平行运行的专门处理系统。这些系统可以翻译、分析接收视网膜的信息,其运行与接收的 视觉信息的不同特点密切相关。这些专门系统中有两个与形状相关联,另一个与运动有关, 还有一个与颜色相关联。不过,我们得重视这些系统的一体化水平或它们相互间的交叉联系,因为它们每一个对“观察”认识映象都很重要。大脑中的这些和其他的视觉系统的复杂机能都很重要,其处理标准的信息资料的能力达到每秒 500“脉冲”。

不过,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有可能见到观察物体的不存在或因错觉产生的虚幻的特征。这些错觉,在我们明知它们是错误时仍能继续见到。图12.2、12.3、12.4 是几个非常好的例子。图 12.2 表示的移动——莱尔错觉

由两条平行线组成,这两条线实际长度相等,但看起来却是长短不一,这是由于两端和直线相对位置方位造成的。图 12.3 是凯尼莎之角,这个图看似在

内部嵌入了一个竖立的三角形,尽管图的内部并无连线。图 12.4 鲁宾花瓶的表状模棱两可,我们看到两个面对面的人的侧面像——或者一个花瓶,这可以随选择的不同由一种变到另一种。造成这些的部分原因,可以从大脑处理眼睛视网膜提供的信息过程来解释。有人认为错觉产生于大脑对从可利用信息中创造的“模型”的适应;有些错觉产生于深层的暗示,而其他涉及到其中有裂口的图形的错觉,产生于:

  • 裂口是未必可能的

  • 裂口构成一个可能的物体形状

无论将来对观察过程中的大脑角色持何观点,有一点是显然的,即观察过程表现了我们交际沟通方式中的一个关键因素。我们下面将探讨映象在交际沟通过程中的应用以及这些映象对经理的交际沟通方式的重要作用。经理要在现代商战中纵横捭阖,运作自如,这方面的技巧还是必不可少的。

图 12.2 穆勒-莱尔错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