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伯伦协议“为巴以和平绘制了蓝图”
以土地换和平的方针政策来之不易,但要认真得到贯彻执行也有相当大的难度——它将受到这样或那样的干扰、阻挡和考验。1995 年 11 月 4 日, 以色列政府总理拉宾在“要和平,不要暴力”的十万人大会上,突然被右翼极端主义分子伊加尔·阿米尔杀害;1996 年 2 月 25 日伊斯兰抵抗主义运动
哈马斯的成员又在耶路撒冷和阿什克伦连续制造两起炸弹爆炸事件,致使 26 人死亡,84 人受伤;3 月 4 日,特拉维夫市最繁华的商场——迪藏格奥夫中心又发生哈马斯分子制造的大爆炸事件,计死亡 20 人,伤者 100 余人。以上这些重大事件,当然就把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人民曾经以极大的代价所换来的宝贵成果突然置于危险境地之中。尽管如此,以色列新继任总理佩雷斯仍继
续秉承拉宾总理遗志,推进中东和平进程。他于 3 月 25 日在工党内初选活动中说,以色列不会因为伊斯兰激进组织制造了多起自杀性爆炸事件就改变其推动中东和平进程的立场。如果他在 5 月 29 日举行的以色列大选中获胜,他将继续推进和平进程,其中包括与叙利亚和黎巴嫩恢复和谈。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自治政府)主席阿拉法特于 4 月 10 日也首次严厉谴责哈马斯的武装组织企图挑起巴勒斯坦自治区当局之间的战争。4 月 24 日,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也在加沙通过投票表决,决定修改巴勒斯坦宪章,取消宪章中含有消灭以色列内容的条款。巴这一决定,受到以色列政府的欢迎,并被舆论普遍认为这是推动巴以和平进程的一种举动。
谁知 5 月 31 日,以色列右翼利库德集团领导人内塔尼亚胡在以色列首次总理直接选举中,以 50.4%对 49.5%所得选票险胜工党领袖佩雷斯而上台组织新政府,这无形中就给阿拉伯国家一些首脑们带来了惊恐和疑虑。因为他们根据内塔尼亚胡在竞选时所说的话,担心中东和平进程会受到沉重的打击。果不其然,6 月 20 日,内塔尼亚胡在他宣誓就任以色列总理时所发表的演说中,就重复了 16 日公布的利库德集团最强硬的政策纲领,结果遭致阿拉伯国家的普遍反对。
对于明显不同于前政府的施政纲领,阿拉伯国家并没有感到太多的意外,只是增加了几个执政首脑的怒火与不安,尤其是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阿拉法特。自以色列大选结束以来,阿拉伯国家领导人就频频举行双边或多边会晤,讨论如何与内塔尼亚胡领导的新政府打交道,以推进中东和平进程。6 月 21 日至 23 日,21 个阿拉伯国家领导人遂以这一问题在开罗举行了会议, 并将议决事项用宣言方式发表,向以色列发出了强硬信息。
结果以色列也不示弱,就在 6 月 23 日的当天,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就发表声明说,阿拉伯国家要想在中东实现和平,就得停止提出“单方面的要求”⋯⋯。
在阿以双方要求轩轾如此巨大情况下,当然和谈无法开端,矛盾只有一天天扩大。以色列左翼示威要求和平,巴以首脑会谈拖期并互相责难,联合国安理会又谴责以色列不应开通耶路撒冷旧城的一条考古隧道。以致内塔尼亚胡处境困难,巴解组织领导人阿拉法特因土地难收回而以色列又在约旦河西岸扩建犹太人定居点也感到非常恼火。
9 月 25 日,巴以双方在约旦河西岸巴解统治的飞地拉姆安拉发生流血冲突,原因巴勒斯坦人向以色列士兵扔石头和瓶子引起,结果以兵还击,巴警察介入,被打死 3 人,平民一人,伤者 300 多人;26 日冲突升级,结果至少
40 名巴勒斯坦人和 11 名以色列人被打死,数百人受伤。这天最激烈的战斗是发生在加沙地带。
巴勒斯坦领导人亚希尔·阿拉法特竟于 26 日向他的武装部队下达命令, 抵抗以色列对自治地区的攻击。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也于是日呼吁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利用他对巴勒斯坦权力机构的影响力说服该机构“不要煽动暴力行动”。27 日,以色列内阁会议后发表了一项声明,把持续两天的流血冲突归咎于巴勒斯坦权力机构,并要求巴勒斯坦人停止其“煽动”。声明也说, 以色列将“用一切必要的手段”来保护它的公民和士兵,并呼吁巴勒斯坦人“不加任何前提条件地”恢复谈判。为防止每周一次的穆斯林祈祷后爆发新的冲突,以色列军队于 27 日一早就开始对约旦河西岸的大城市希伯伦实行全
面宵禁,使得 12 万希伯伦的巴勒斯坦居民不能出门,实际上把这座城竟变成
了一座死城。
在国际社会呼吁以巴停止流血冲突前提下,美国总统克林顿于 10 月 1 日邀请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与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到白宫举行面对面的会谈。在会谈之前,克林顿分别与这两位领导人和约旦国王侯赛因进行了磋商,目的在于挽救由于上周西岸和加沙地带爆发的暴力行为而遭到破坏的和平进程。让大家很好交谈,两天会议结束,虽无什么突破,但也“没人想走回头路”。
10 月 6 日,以色列谈判代表团团长、前将军达恩·肖姆龙和巴勒斯坦首席谈判代表赛义卜·埃雷卡特在美国中东事务协调人丹尼斯·罗斯的斡旋下, 在以色列同加沙的边界上一个联合联络处举行了巴以恢复低级别谈判。双方同意,关于从希伯伦撤军、平民、经济和安全问题的委员会将开始工作,但工作地点还有待确定。
正当巴以在以色列和加沙地带之间的埃雷兹路口开始第三天(10 月 8 日)的激烈谈判,争取打破在以色列从希伯伦撤兵问题上出现“危机”的时候,阿拉法特自 1994 年 7 月开始领导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以来,今天又第二次出访以色列。他与以色列总统魏茨曼在这个俯瞰地中海的以色列北部城市凯撒里亚的别墅举行了会谈,双方都呼吁要停止暴力,实现和平。会谈后在联合记者招待会上,阿拉法特说:“我们应当像兄弟、亲兄弟、朋友和邻居一样相处。”
尽管巴以两位领导人在握手言和,甘为“人梯”,调节紧张气氛,使对立的最高层出现了好的愿望以推进中东和平进程,但要让出土地,撤退军队以换来和平,这又是一个实际问题。没有上下一心、执政者与议会衮衮诸公取得共识,要实现其愿望,还得有许多崎岖的弯路等待着人们去走。
以方提出的修改以巴关于希伯伦的协议要点,又使巴勒斯坦领导人感到不满。阿拉法特指责以色列试图像实行种族隔离时的南非那样按“种族”分割约旦河西岸城镇希伯伦。但他也发誓不放弃和谈。从 10 月 21 日起巴以谈判陷入僵局,美国特使丹尼斯·罗斯也无功而返。10 月 29 日在美国特使缺席情况下,巴以双方谈判高级代表在特拉维夫又恢复了希伯伦撤军谈判,试图把这一谈判拉回到轨道上来,但没什么结果。由于以色列强硬的新政策, 不断扩建犹太人定居点,并对约旦河西岸定居点减免赋税和提供补贴,又惹来阿拉法特的内阁于 12 月 14 日敦促巴勒斯坦人上街示威,以捍卫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后经美国克林顿及时协调,12 月 24 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和巴勒斯坦主席阿拉法特在以色列和加沙的这个交界处又重开首脑会谈。在美国中东特使丹尼斯·罗斯参加调解下,从希伯伦撤军协议有进展。到 12 月底,双方谈判代表就希伯伦问题协议已进入草拟阶段。
1997 年 1 月 5 日新年伊始,内塔尼亚胡和阿拉法特两位领导人就在以色列和加沙地带的埃雷兹关口会晤,使和平进程有进展,但还存在有分歧。
1 月 15 日,意见分歧的以色列内阁在一次争论激烈的 12 小时会议之后, 终于同意从希伯伦大部分地方和西岸农村地区撤军。在这次会议上,前强硬派盟友激烈地谴责内塔尼亚胡总理。科学部长贝尼·贝京(已故总理梅纳赫姆·贝京的儿子)公然以辞职表示抗议 11 票对 7 票的表决结果。相比之下, 巴勒斯坦内阁和巴解组织执委会在同日晚间以绝大多数通过了这项协议。国际社会都称赞这个希伯伦协议是通向中东和平进程的重要一步。
1997 年 1 月 19 日,充满胜利、喜悦心情的阿拉法特第一次访问希伯伦。
他在前以军司令部顶楼一个阳台上,对欢呼雀跃的巴勒斯坦人发表了讲话, 并呼吁犹太定居者在巴以为实现最终的和平而作出努力时赞助一臂之力。他还说:“我不会忘记哪些定居者。⋯⋯”同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也对希伯伦进行首次访问,他称赞以巴上周签订的希伯伦协议“为巴以和平绘制了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