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思乡怀土,回归锡安山
(一)社会思潮与历史背景
犹太人自离开巴勒斯坦后,由于信奉犹太教的虔诚,加上流散在异国他乡遭受的种种劫难,不得不泛起思乡怀土之心。这是人之常情,也是他们世世代代向往锡安山(耶和华居住的圣地)、能回故土、重建家园的夙愿。因为犹太人普遍的人生观,就是希望有一天能回到“上帝应许之地”,在那里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17 世纪以后,犹太人曾不断发表过号召重返犹太人国家的文章,但因未形成有体系的理论,不能有效地指导实践,因而影响不大。逮至 19 世纪中叶,犹太人受到欧洲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民主、自由思想的影响,他们中的知识分子为求解放便涌现出两种不同的思潮。一种是向西方学习,把自己与西方世俗文化融为一体,走与西方同化的道路;另一部分人则不忍随俗浮沉,坚持以传播犹太民族思想为己任,反对追随外国人走与西方同化的道路。他们通过著书立说、阐明自己的思想和主张,并提出了各种
复兴民族、建立国家的设想和方案。这后者比较接近实际,自然前者想同化求解放的思潮就只得逊位于后者。与此同时,欧洲革命失败,反犹主义重新抬头,并得到当时欧洲流行的新种族主义学说大力支持。致使反犹、排犹的事件,层出不穷,愈演愈烈。在封建主义根深蒂固的东欧和俄国,犹太人的处境更为悲惨。他们不仅从来未获得过公民权,而且还时常遭遇无端的驱逐和迫害。1881 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犹太人被指控参与了阴谋, 于是屠犹暴行顿时席卷全国,犹太人被杀无数。在反犹主义影响下,就连首先宣布给犹太人以平等公民权的法国也出现了对犹太人迫害的活动。1894 年12 月,法军上尉、犹太人德雷福斯(Dryfus),因受诬告叛国而被处终身监禁。先后经过其弟马蒂厄和犹太作家及社会活动家 B·拉扎尔的抗判决斗争, 于 1906 年才算审理结束,他被宣判无罪。德雷福斯是一个完全被法国同化了的犹太人,通过他这个案例,充分表明同化不是免受反犹主义迫害的保护伞, 因而它也成了赫茨尔初期想走与西方同化的反面教材。
与此同时,原先居住在“隔都”的犹太人,在时代潮流影响下也开始觉醒。他们再也不愿与世隔绝,纷纷要求走出隔离区,要与其他民族一样,享有自由、平等的公民权。民族复兴的呼声也愈来愈高。此时犹太人的经济实力也在迅速增长,他们凭借其传统经商和放债优势,在贸易和投资中积累了巨额财富,一跃而成为近代欧洲金融业的霸主。著名的罗思财尔德家族就是其中之一,由于家族财力雄厚,对欧洲政坛颇有影响力。走出“隔都”的犹太人纷纷涉足政府机关以及社会各部门。他们对重新抬头的反犹浪潮,再也不会像过去等闲视之,任人宰割。要求取得主权民族地位,获得真正彻底解放,已成为犹太民族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