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科学研究与信息交流
(一)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在以色列占有重要的地位,犹太民族历来就有重视科学的文化传统。现今以色列每年用于科学研究的资金已占到它国民生产总值的 3%, 这一比例已超过世界上科技最发达的美国(2.7%)。1990 年,以色列平均
每 1 万名有劳动能力的人中,在国际刊物上发表论文的学者人数为 100 多人。这一数字也远远超过瑞士、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而居于世界的首位。
以色列政府各部中有一科学发展部,专门负责制定科研政策,确立优先发展项目。这个部下设有一个由著名学者、工业部门和政府部门代表组成的全国科学研究和发展委员会,负责就科学发展问题及协调研究活动问题等向政府提供咨询。
以色列也和大多数工业化国家相类似,在科学研究方面侧重工业领域。在工业领域的科研开支占它全部科研经费的 60%以上,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的研究比例分别为 24%和 76%。
以色列科学院和高等教育问题委员会共同管理政府拨款。科学院制定促进科学发展的长远规划,在自然科学领域中鼓励基础研究的发展,在人文科学领域鼓励对犹太人的历史、哲学、文学和艺术的研究。高教委员会在高等教育的发展、拨款和科研活动等问题上为政府提供咨询。
70 年代末期建立的一系列国际基金会,最重要的要数以美基金会和以德基金会,它们是以色列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经费的重要来源。
以色列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领域中,大部分研究由学术机构承担,其中大学的学术活动占有很大比例。自然科学和技术领域的研究与开发工作的 30%及这些领域中的民用研究与开发的 45%由高校承担。大学还承担了几乎全部犹太民族学研究、人文学和社会科学的学术调研工作。学术机构通过自己在全国科学研究和发展委员会、高等教育问题委员会中的代表, 对科学研究领域中国家政策的制定产生决定性影响。70 年代后,学术机构与工业企业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学术机构积极参与工业企业的研究活动,完成其科研项目,这已成为学术机构进款的重要来源。
国际学术交流:
以色列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小国,科技的发展对其增强国力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以色列十分重视同世界各国特别是同发达国家的学术交流与合作,通过全国科学研究和发展委员会,以色列同 20 多个国家有科学合作协议,对一些课题进行了共同研究。以色列科学院作为以色列的代表加入了国际学术联盟委员会,并同许多国家的学术组织有着直接的联系。它不仅派学者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而且促使这些会议在以色列举行。以色列在农业、医学保健、合作社、全民教育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为世人瞩目,许多发展中国家纷纷派学者和留学生到以色列学习它的先进经验和技术。以色列国际合作司也为发展中国家举办业务培训和进修班,为发展中国家培养技术人才。同时也派专家到发展中国家进行技术指导。
以色列在短短数十年间所取得的经济成就,其先进的农业、医学技术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亚非拉留学生到以色列学习。为此,以色列工总于 1960 年建立了专门培养第三世界留学生的“亚非学院”,1963 年以色列政府又设立了“国际社区发展训练中心”,专门培训发展中国家的女留学生。自 1958 年至
80 年代中期,约有 5 万名发展中国家的学者参加了以色列外交部国际合作司为发展中国家的专家举办的业务培训班和进修班的学习。这期间在以色列学习过的留学生人数超过 2.7 万人。与此同时,以色列还先后向 90 多个发展中
国家派出了 9000 多名专家,仅在非洲工作过的专家就有 4000 多人。由这些
专家培训的当地学生达 2.5 万人。他们当中既有尼泊尔的幼儿教师、斯威士兰的助产士,也有加纳黑人法官和尼日利亚的计划生育官员。从东南亚的稻
田到非洲的热带森林,从加勒比岛国的水果园到南美洲的大草原,到处都留下了以色列专家们的足迹。据以色列专家塞格雷的一项研究表明,若以一个国家的人口和幅员作为评判标准,在派遣援外专家、接纳留学生和同国外开展合作项目等方面,以色列都堪称世界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