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西亚半沙漠地区,有一个世界上很小而进步又很快的袖珍超级大国, 那就是“多难兴邦”的以色列国。它在历史上曾经覆灭,人民大分散,后又大聚集,重新建立起来的国家。它地形狭长,干燥少雨,资源匮乏。加上长期陷于地区战争或冲突,在这世界上唯一信奉犹太教的民族国家,真是历尽艰辛,立国不易,引起世人所注目。其原因何在?无怪乎有人说:“以色列是谜一般的国家”,一定有它独特之处,值得研究,值得了解,何况中华民族和犹太民族千余年来就有交往深厚的友谊。这就是我们有幸承担撰写本书之旨意。
近数年,常读犹太民族历史和披阅以色列国画卷,我们也和大家一样, 认为犹太民族是一个了不起的民族。
犹太民族有数千年悠久的历史,在人类文化上曾经作出过独特的贡献。早在公元前 21 世纪古巴比伦王国时期,犹太人的祖先希伯来人即在“迦南” 地区(即今日巴勒斯坦)过着游牧生活。他们先后与自然界、邻国、邻族的统治者作斗争,终于公元前 13 世纪在迦南建立了民族共同体,逐步从游牧部落生活向农业定居过渡,有名的“摩西十诫”(即诫律,是犹太教十条诫命的简称。据《出埃及记》载,这十条诫命是摩西上西奈半岛何烈山,接受了上帝耶和华与他的立约,又称“圣约”,它是上帝所晓谕的律法诫条,也说明了上帝与以色列人的特殊关系。)也被约书亚接受,并在建立民族共同体的时代而形成。它标志着犹态教已从此诞生,逐步为以色列民族的宗教奠定了基础。这时迦南北方的十个部落已形成部落联盟名叫“以色列”,与死海西南由两个部落组成的联盟叫犹太,共同率领希伯来人开始了“士师时代”。由于接受组织松懈在抗击腓力斯人入侵中失利的教训,它们便进一步联合组织,在新王扫罗统一领导下,反击腓力斯人等强敌,结束士师时代,开始了以色列人的王国时代。到大卫王朝时期,武功卓著,政绩斐然。他为了增补城市神庙的宗教灵光,力图通过继承摩西十诫传统,遂将“上帝约柜”运到首都,并为之设计一座华丽的“圣殿”,作为“圣物”安置之所。大卫因接受“先知”建议,把修建任务留给后人所罗门国王(公元前 973~前 930 在位)来完成。这就是史称有名的第一“圣殿”。它壮大了当时以色列国家气魄,弘扬了犹太宗教的律法。同时决定由撤督作大祭司,历代世袭,千年不变,算是极当时之盛世。这个《摩西十诫》,经过后世加注和增撰,便成为当时以色列执政者和执教者笼络人心、治国安邦的经典,称为《希伯来圣经》。公元 1 世纪,耶稣创立基督教,其教义曰《新约》,犹太教不承认,而基督教却将犹太教的《希伯来圣经》全部继承,称它为《旧约》。《旧约》与《新约》合并一起,即今日的《新旧约全书》。现在提到的《圣经》,即指此。它作为一种宗教经典著作,被译成一千多种文字流行于整个世界,它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曾产生过巨大影响,所以说古以色列犹太人是向世界人民贡献过“圣经”的民族。
公元前 722 年,北方以色列王国为两河流域兴起的亚述帝国撤珥根二世
所灭,掳走以色列人 27292 名;公元前 585 年,新巴比伦帝国尼布甲尼撒王攻克了亚述,在此前一年 7 月(犹太历四月初九日)也征服了南方犹太王国, 耶路撒冷圣殿被毁,四周城墙被拆,先后三次掳走犹太臣民、勇士、技术人
员 1 万余,迫使犹太人开始大离散。公元前 538 年,波斯帝国复兴,居鲁士大帝灭掉新巴比伦王国,未泯灭复兴祖国和想回归故土的犹太人,又乘居鲁士号召回国之机,不断返回旧地,在耶路撒冷重建圣殿,先后经过许多折磨, 终于公元前 516 年竣工,史称为第二圣殿,成了团结犹太民族的精神中心。
公元前 444 年,犹太人尼希米被波斯任命为耶路撒冷行政长官。他与祭司以司拉针对时弊,改革宗教,严守律法,整顿社会,以保持犹太民族的独特性。他在位 12 年,政绩斐然,所建立的政治体制,是由犹太人来统治的神权共同体。
公元前 333~142 年,波斯帝国为古希腊马其顿国王所征服。他占领巴勒斯坦后,大力推行“希腊化”。曾遭到犹太人民的反对。后来马卡比继续领导起义,从公元前 164 年起,开始建立了约 100 年的马卡比王国,其幅员辽
阔,不亚于大卫及所罗门王国时代。公元前 63 年,罗马大将攻陷耶路撒冷,
1.2 万名犹太人惨遭屠杀。在罗马人残暴的统治期间,巴勒斯坦犹太人曾多次起义反抗,终因众寡之势悬绝,公元 135 年,最后起义军战败,领袖巴尔·科赫巴于贝塔尔要塞壮烈牺牲,曾经支持过义军的精神领袖阿吉巴拉比也被折磨致死,耶路撒冷被毁,罗马人用牛犁将它夷为平地。犹太人被杀和被卖作奴隶者竟达 50 余万人,其余多被逐出巴勒斯坦,从此犹太人便不得不往异国他乡大流散。
由于历史上的排犹传统与宗教信仰上的分岐,犹太人流散在异国他乡要想立脚生存也不易,多遭岐视、隔离、迫害和无辜屠杀。在犹太教精神支柱影响下,增强了犹太民族的凝聚力;为了在“夹缝”中求生存,他们肯学习, 刻苦耐劳,肯钻研,提高本身素质,敢攀高峰。所以他们在犹太复国主义旗帜下,都愿回归故土锡安山。这就使他们既向世界传播了犹太文化,同时也吸取了别国人民的优秀文化和高精尖技术成果。在 20 世纪 40 年代,终于从无到有,团结起世界犹太人建立起新兴的以色列国家,并在四郊多难、连年军事冲突中进步到发达国家行列,还有农业、电子、航空工业等先进技术知名于世,以上这些就显得以色列独特之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1992 年 1 月 24 日中以正式建交后,两国在科技、经贸、文化、教育等领域,互助合作,发展很快;双方领导阶层和民间往来也日益增多。以上这些情景是中华民族和犹太民族千百年来培育和发展出的友谊,值得珍惜,值得发扬。并希望它能有助于实现地区和平与稳定作出贡献。
本书在撰写过程中,先后承蒙以色列国驻华大使南月明(OraNamir)女士、本·亚可夫(Moshe Ben—Yaacov)先生,及使馆文化处官员奥默·卡斯比(Omer Caspi)先生、石春暖(Shi Chun-nuan)女士,和新闻处沙欧娜(Orna Sagiv)女士、前任官员芮马克(Mark Regev)先生、罗夏(Luo Xia)女士的大力帮助,谨在此表示由衷的敬意和感谢。此外,我们还参考了海内外一些专家、学者的科研成果,现将其书目一一列名于“附录”,以表谢忱。
值得庆幸的是:本书出版据称将在 1998 年春,正好是以色列国建国 50 周年大庆的大喜日子,笔者谨代表北京西南联大社会科学研究所“世界列国国情习俗丛书编辑中心和当代世界出版社全体同仁,以此书出版作为对以色列国建国 50 周年大庆的祝贺!
孙 正 达 1997 年 3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