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以色列与西欧国家

(一)传统关系的演变

以色列与西欧国家早在历史上就有了很重要的联系。19 世纪中叶,犹太复国主义思想从提出到形成一种有体系的理论即完成于欧洲,原因是它接受了当时欧洲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民主、自由思想的影响;又重新激起过因欧洲各国反犹、排犹与迫害犹太人事件带来的反作用。一时欧洲非犹太人社会开始对过去实行的对犹政策进行了反思,有些人从理性出发,意识到不应再将犹太人作为社会劣等人看待,而应还他们一个自由和平等的权利。

以上这些思潮兴起,首先从法国开始,1791 年 9 月,法国国民议会就通过新宪法宣布给犹太人以平等的公民身份;接着德意志各邦也在宪法中废除了“犹太人在法律上无权”的条款,还公民权于犹太人。伴随拿破仑战争的

扩张,欧洲其他国家如意大利、荷兰等国也相继宣布解放犹太人。然而,犹太人在法律上的“解放”,不等于传统的反犹主义都失去影响,或为非犹太社会人士所摒弃。相反,这类解放犹太人的宣布,还常常带有一定的附加条件。犹太人从来就没有享受过真正的平等权利。尤其是在政治领域基本上无权可言。在社会生活方面,欧洲非犹太社会对犹太人并不信任,偏见很深, 传统的反犹排犹思想仍然有广阔的市场。1848 年法国大革命失败后,各地反犹主义与当时欧洲流行的种族主义学说相结合,把日耳曼人称为优良纯洁的种族,大肆诽谤犹太人为最低劣和无价值的种族,致使欧洲又刮起反犹排犹飓风,迫害犹太人事件层出不穷。

当是时,过去生活在“隔都”中的犹太人,在启蒙运动民主思想和法国大革命自由信念的影响下,一场犹太人的自我复兴运动跟即应运而生。他们不仅探讨犹太民族在 2000 年历史中备受迫害的根源,还提出了解决这历史难题的途径和办法,从而逐步完善了一种有系统的政治理论——现代犹太复国主义。在复国主义先驱们的思想理论指引下,开展了犹太复国主义运动。1904 年,世界犹太复国主义者协会第一任主席赫茨尔逝世后,复国主义运动机构由瑞士迁往德国。截至 1914 年,直接参加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犹太人已超过

13 万人,但发展不快。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犹太复国主义运动领导中心又转移到英国。以英国犹太人化学家、政治家哈伊姆·魏茨曼为首的领导层, 通过不懈努力,终于促使英国政府于 1917 年 11 月 2 日发表了《贝尔福宣言》,同意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犹太人的民族之家”的目标。这个宣言一发表,标志着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在外交上已开始获得西欧一个大国的支持。以色列国家第一代领导人与欧洲的传统联系较深,建国后他们在政治和外交上向西方国家的倾向性自然就很大。以色列第一任总理本·古里安(David Ben

-Gurion 1886~1973)在建国初期曾表示:“从我们生存与安全角度看,我们与西欧国家的友谊要比与亚洲国家的关系更有价值。”在 50 和 60 年代, 以色列已与法国、英国、西德、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发展和保持了联系, 曾一度与法国、英国结成了军事联盟。它与法国关系密切的原因,主要是法国乃欧洲一大国,犹太人最多,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其次是以色列想通过与法国发展政治与军事关系以制约周边阿拉伯国家对它的压力;而法国也想借助以色列牵制阿拉伯国家,以维持其在中东地区的势力范围和永保大国地位的象征。所以终于使以色列和法国在一场苏伊士运河战争中结成了军事同盟,因而法国在以色列的军事和外交关系中也占有重要地位。70 年代中, 在政治方面法国对以色列政策虽时有龃龉,但在经济、科技、文化上的往来关系仍很密切。由于第四次中东战争带来的影响,以色列在国际关系上进一步孤立,其传统友好国家如西欧各国及南非都对以色列表示疏远。逮至 80

年代,法国总试图以西欧大国身份对阿以双方施加影响。到 90 年代,以色列仍很重视与法国建立良好关系。至于英国,虽然以色列与它具有传统关系, 但英国在以色列西欧政策中的地位仍落后于法国。原因 70 年代以来,英国中东政策主要是作为欧共体这支国际力量的角色而出现。苏伊士运河战争后, 英国的大国地位削弱,以色列为避免日后可能承担的风险,在外交关系上, 也逐步把重心由英法转向了美国。

再就以色列与西德的关系而论,在西欧各国家中独具特色、优先改善。50 年代初期,西德已加入北约组织,迅速恢复和发展其综合国力。以色列不失时机地与它改善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主要目的在于获得战争赔款,并得

到西德的经济和军事援助。1953 年以色列和西德订立两国关系“修正案”, 1956 年两国正式建交。从此双方在经贸、科技、文化上往来日多。70 年代以后,两国关系发展到了军事合作。80 和 90 年代,由于柏林墙推倒,东西德统一,反犹的新纳粹势力抬头,难免不给以德两国关系发展带来隐忧。

综上所述,可见以色列与西欧国家的传统关系,不是笼统的、通常一般化的对待西欧一个整体,而是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经常调整其外交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