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发展情况

以色列在建国后的最初 25 年中所取得的成就,曾经为世人所瞩目,并认为是第二次大战后世界“经济奇迹”之一,其经济年平均增长率已达 10%。与此同时,还接纳了来自亚非欧美几大批犹太移民 160 余万,其中大部分是战后欧洲和阿拉伯国家的难民;建立了现代化经济基础,主要是对交通、港口、水、电、通讯等工程进行扩建和技术更新;并按照犹太人传统,保证国民福利,提供高水平的社会服务。这种经济奇迹主要是来自充分利用多年获得的经援,对生产资料大量投资与安置好移民在生产上所取得效益的结果。但在 1973 年后,由于第四次中东战争,以及 70 年代全世界经济衰退的影响, 发展速度放慢。虽然如此,在 1973~1979 年间,年平均增长率仍达到 3.8%。1980 年以后,略再下降,其增长率也达到 3.1%。可是从 1984 年起便已开始

复苏。到 1988 年国民生产总值(GNP)竟达 350 亿美元,人均约 7800 美元, 在亚洲仅较中东一些石油国家和东亚的日本为低,相当于新加坡的经济实力,而达到了一个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此后逐年上升,这当然与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促使大量的犹太人移居扩土有很大关系,但与以色列国正确的方针政策和人民的努力也是分不开的。现以国内生产总值(GDP)看(与国民生产总值“GNP”出入不大),——1990 年增长 6.0%,1991 年为 6.2%,1992 年突增至 6.7%,与世界列国相比算是较高的。当时韩国才 5.8%,新加坡为4.8%,少数东亚国家几近这个百分数。1993 年为了实现中东和平,以色列在约旦河西岸及其他边远地区都停止了犹太人定居点的建筑工程,再加上当年军火与水果出口不旺,国内两个国防大工业又接去年继续亏损,影响了当年国内总产值的递增而降为 3.4%。虽然如此,但以色列的经济学家认为, “1993 年是一个过渡年”,今后经济仍将持续增长,这一增长速度——6%~ 6.5%之间,至少能维持今后十年。理由是:1.1993 年 4 月起,关闭了边境, 切断了成千上万低工资阿拉伯人来以色列做工;2.住房建筑放慢,对经济增

长影响是暂时现象,今后会让基础设施投资不断上升来弥补;3.最重要的因素是推进中东和平进程,这才是天大的好事。目前,首批和平效益已露端倪。如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以及沙特阿拉伯都曾公开或私下表示,他们不再走第二次抵制以色列产品的老路;世界各地,尤其是远东、欧洲和北美一些国家,都组织代表团竟相开辟通往特拉维夫的道路,以寻求贸易和投资环境;日本丰田、本田与德国的奔驰等汽车公司也放心地在和以色列人做生意; 与此同时,以色列商人也开始周游阿拉伯世界找客户做销售和采购工作。冬去春来,以色列经济前景将会更好。1994 年,真是“福”到家门,它的经济指标上升了,年增长率达 6.5%;1995 年效果更佳,国内生产总值为 886 亿美元,增长率是 6.9%;如与 20 年前的 1975 年国内生产总值 120 亿美元比

较,则已增长了 7.4 倍,排名在世界列国的前二十名。再从衡量一个国家全面经济实力的公认标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来看,1975 年为 3400 美元, 而 1995 年达到 15675 美元(见《以色列通讯》1996 年第 1 期),增长率为461%,这就与欧洲几个主要国家之间的差距大大缩小了。德国、丹麦、瑞典、比利时等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 1.8 万美元,英国目前与以色列差不多。如果中东和平进程一路顺风,以色列经济仍将继续繁荣下去。就目前而论, 它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最发达的 12 个国家之一了。

以色列经济发展得既快又好,主要原因是它的政府不断总结经验,找出一条适合于本地区实际情况的经济发展道路,使国家能从一片贫瘠地区建立起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农业和现代化科学技术而为国际社会所关注。

就其经济性质和经济结构而论,属于混合经济,包括国家控制、合作经营及私人经营三大部分。以色列商贸企业,多属私人经营,其贸易额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 1/2。有关国计民生的重要经济,则由国家垄断,如自然资源、国防军工、公路铁路、邮电、银行、电力、农田排灌、水利、绿化等。对于大资本私营企业,国家和地方政府及犹太代办处、犹太民族基金会也要采取各种措施进行全面干预。它们高度地控制各主要经济部门,并制定有关政策, 如预算、投资、补贴、货币发行等等,以便进一步对这些部门施加影响。与此同时,以色列所拥有的合作经济,如“基布兹”、“莫沙夫”,以及以色列总工会和它的下属控股公司等也都对以色列的建立、犹太人的定居,与今日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历史的和不可忽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