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燔祭节——大屠杀纪念日

犹太历尼散月 27 日,是以色列法定纪念日,它是为纪念在二战中(1933~

1945 年)惨遭纳粹杀害的 600 万犹太人而设立的。

这一纪念日最早可追溯到 1942 年 12 月 2 日,也就是有关纳粹建立犹太集中营的确切消息从欧洲传出的几个月之后。尽管当时其他地方的人们拒绝相信所发生的一切,但在 1942 年的这一天,在英国托管的巴勒斯坦土地上的所有犹太人都停止了工作,为欧洲的犹太人斋戒和祈祷,并由此成为每年的传统。以色列建国后,1951 年以色列议会通过法令,把处于奥默时期(逾越节与七七节之间的七周,为犹太人悲痛和哀悼时期。虔诚的犹太教徒在这一时期不理发、不剃须,不穿新衣,不举办隆重婚礼,不举行公众庆祝活动等) 的尼散月 27 日定为法定纪念日,即大屠杀纪念日,也称燔祭节。

这一天可以说以色列全国都沉浸在忆述那些痛苦的故事中。位于耶路撒冷的亚德·维希姆大屠杀纪念中心的纪念仪式,通过广播、电视向全国播放, 同时还播放有关文献资料和对生还者的专访。在哀悼纪念死难者的同时,也是为唤醒那些对此记忆淡忘的人们和教育那些对此知之甚少的年轻人。

尽管以色列在这一天不放假,但在清晨八点,当汽笛声波划破晴空,响彻以色列全国时,人们都停下工作,肃立致衰。在这两分钟里,全国处于停顿状态。在亚德·维希姆山上,千百名少年儿童向纪念中心献花环。然后在哀惋的军乐声中,来到纪念中心小教堂的纪念火炬前默哀,纪念 600 万死难者。这一天,一些社团代表和大屠杀的幸存者也来此献花悼念。

在这一天,以色列各家庭也举行形式不一的纪念仪式。正统犹太教徒要禁食一天,有幸存者的家庭,全家要点燃一支蜡烛,为死去的亲人哀悼,并一起诵读祈祷词《卡迪什》。在其他家庭,则反复讲那些有关大屠杀的故事, 以使后代永远牢记。在这一天,孩子们总会问这样三个基本问题,(大屠杀是)怎样(发生)的?(犹太人)为什么(遭屠杀)?(悲剧)怎样不致于

(重演)?这时家长找出有关书籍资料,向孩子们讲述那段犹太人惨遭屠杀的历史和使犹太人获得新生的以色列国建国史。在这一天,人们不吃甜食, 饭中无糖无蜜,以纪念那段缺少甜蜜的日子。

人们可能会想,年复一年地讲那些大屠杀的故事,以及重复同样仪式, 会让人觉得乏味。但事实上却不然。就是那些对集中营大屠杀的历史烂熟于心的人们,每年同样会为之感动。一位美国记者曾谈到他在以色列时,看到一个采访当年幸存者的节目给他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这位幸存者当年被德军驱使去挖坑,埋葬成群的犹太人。他目睹了当时跟他一起干活的一位粗壮的犹太男人,把一位孕妇的尸体放到熊熊大火上去焚烧,那个孕妇的腹部受热后膨胀,一边烧着,死婴就从肚中掉了出来。这位粗壮的犹太男人小心地捡起死婴,把他抱在怀里,满脸沮丧和绝望地哽咽着说道:“天啊,我的孩子!你永远不会知道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天啊,你永远也不会知道。”当你看到这些,你的心还会平静吗?它难道不会使你为之心颤,使你终身难忘吗?作为一个中国人,由此我们会联想到抗日战争, 想到南京大屠杀。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虽然过去,但为使历史悲剧不再重演,我们应该让后辈永远记住那段历史,以使警钟长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