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简史

军事地理学是军事科学体系中形成较早的一门学科。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兵书中包含着丰富的军事地理理论,就地形、气象、水文等自然条件对作战行动的影响作了很多根深刻的论述,在世界古代军事地理学科的发展中处于领先地位。《孙子》一书总结了春秋及其以前的战争经验,军事地理理论达到了当时最高水平。据统计《孙子》13 篇共 6000 余字,其中专门论述军事地理内容的《九地》、《地形》和《行军》3 篇约 2200 余字,占全书内容的 30%以上,其中对影响作战的地形进行了分类,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地形分类。在其它篇中也有地形、天候影响作战行动的内容。《孙子》中提出的“知天知地,胜乃不穷”和“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概括了地理环境在组织指挥作战中的重要作用和基本原则,揭示了军事地理规律,至今仍有借鉴价值。战国时期的另一部兵书《六韬》中有“将必上知天道,下知地理,中知人事”的论述。随着战争的发展和人们对战场环境认识的需要,地图成为指导作战的重要工具。《管子·地图篇》认为“凡兵主者,必先审知地图”, 论述了统帅军队的将领作战时事先掌握地图、分析地形的重要性。在这一时期的兵书中还记载有根据水泽、森林地、谷地等自然环境进行水战,林战、谷战和战法,以及部队行军作战运用地理条件的原则。从古代到 19 世纪中期是军事地理知识的积累时期,在这一时期还涌现出不少记述军事地理内容以及一些重点论述边海防的军事地理著作,如明代的《九边图说》、《筹海图编》、《海防图论》、《江南经略》,清代的《灰画集》等。明末清初军事地理学家顾祖禹历时 30 余年撰成的《读史方舆纪要》,记述了中国历代州域

形势、山川险易与用兵得失和兴亡成败的关系,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和最系统的军事地理名著,在中国军事史上也占有一定地位。西方古代军事地理在军事海洋学、军事气象学和测绘制图方面有了很大进步,人们对风、海浪、雾等制约海上航行和作战的水文气象要素有了进一步认识。进入 18 世纪后, 西方的军事家较为重视地理因素对战略和作战的影响。英国的劳埃德等认为作战对地形有特别大的依赖,能否灵活运用地形成为影响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普鲁士的马森巴赫则一直提倡研究把战略战术与地理学结合在一起的“高级地理学”,并主张在用兵时应该先于军队实力着重考虑地理条件。18 世纪,兵要地图的绘制,军事地理调查,和在作战中利用地形要塞进行筑城受到普遍重视。

  1. 世纪至 20 世纪 50 年代是近代军事地理学的形成和发展时期。19 世纪

中叶至 20 世纪初,由于战争规模的扩大和军事技术的发展,为适应军事上的需要,世界各国相继出版了一批重要的军事地理著作,并成为一些军事院校设置的重要课程,标志着军事地理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正式形成。中国近代军事地理学是为抵御西方列强,适应国防斗争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其代表作是魏源 1842 年撰成的《海国图志》,这部书记述了世界各国军事地理,随后又有《洋防说略》(1887 年)、《东北边防辑要》(1884 年)、《朔方备乘》

(1858 年)等军事地理著作问世。在当时的江南、湖北等武备学堂还开设有

《地势学》课程。在黄埔军校,《地形学》是 4 大军事教程之一。抗日战争时期,为抵御日本军队的侵略,国内先后出版有《国防地理》、《军事地理学》等军事地理著作,形成了军事地理研究的高潮。

近代以来,世界大国对军事地理的研究投入了很大力量,推动了军事地理学科的发展。任俄国陆军大臣 20 年的米柳京对俄国军事地理学的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在任军事学院军事地理教授期间撰写出版了《军事地理学和军事统计学意义的批判研究》(1846 年)等一系列军事地理论著。曾任工农红军军事学院院长的军事地理教授斯涅萨列夫于 1924 年出版了《军事地理学概论》。此后,军事地理学科在俄国和前苏联始终得到重视和发展。美国海军军官莫里于 1884 年绘出了全球风场分布图并用于航海,他于 1855 年出版的《海洋自然地理学》被誉为近代海洋学的第一本经典著作,其中含有许多海洋军事地理方面的内容。美国最著名的军事地理学家是马汉,他是海权论的倡导者,其主要著作《海上力量对 1660—1783 年历史的影响》(1890 年), 提出控制海洋对一国霸权地位至关重要。马汉的军事地理思想对美国及世界范围的海军发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德国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中含有丰富的军事地理内容,他认为地理因素是影响战略的 5 个要素之一。所谓地理要素,即指地形的影响,包括制高点、山地、江河、森林和道路等,书中有专门章节论述这些要素对军事行动的影响。瑞士的若米尼 1837 年出版的

《战争艺术概论》中有专节论述“军事统计学和军事地理学”。他提出军事地理的研究对象是:战争区的地形和战略形势,可能遇到的人工和天然障碍; 由于国家边界或甚至全部幅员所形成的具有决定意义的要点。他还认为战略的要点可分为地形上的要点和作战上的要点,而且前者具有决定性重要意义。在平时总参谋部里应拥有大量的地理、地形和战略方面的文件,决不可忽视搜集有关的军事地理情报,以适应未来战争的需要。英国麦金德 1904 年发表的《历史的地理枢纽》是地缘政治学陆权论的代表作,提出了谁能控制大陆心脏地带就能控制全球的观点。意大利杜黑 1921 年出版的《制空权》

是地缘政治学空权论的代表作,认为掌握制空权对战争和军事行动具有决定作用。上述西方军事地理代表人物的著述为军事地理学奠定了基础,对西方的战略理论产生了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推动了军事地理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武器装备的发展和战争规模、样式的变化,不断提出新的军事地理问题, 从而使军事地理学研究的领域不断扩大,出现了《军事地理学》、《国防地理学》、《军事气象学》等著作,在军事地理理论和应用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反映了军事地理学科领域的扩展和体系的完善。

  1. 世纪 50

    年代以来是现代军事地理学发展时期。现代军事地理学为适应世界战略格局的变化和现代战争的需要出现了一些综合性的战略地理学方面的论著,如 1989 年英国出版的《战略地理学》,1986 年美国出版的《战争地理学》,1980 年前苏联出版的《政治和军事地理学》等。现代军事地理学的应用方面也有很大发展,许多国家针对不同的作战区域和自然环境,对海洋、极地、沙漠、森林、江河、严寒地区、热带地区环境对军事行动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研究。随着大气科学,海洋科学和测绘技术的发展,军事气象学、军事测绘学、军事海洋学为国防建设和军队行动提供保障的具体技术和方法也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伴随着航天、遥感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还出现了测绘数据库和军事地理信息系统等新的研究方法和手段。现代军事地理学各分支学科之间相互结合、相互渗透,形成了一些综合性研究课题。例如研究地理环境在现代高技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就需要综合运用军事地理学、军事气象学、军事海洋学、军事测绘学、军事地形学的理论和知识, 分析地理环境及其组成因素对高技术战争制约和影响的一般规模,而任何单一因素的分析都会是不全面的。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事地理研究特点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军事思想为指导,结合中国地理国情重点探索地理与战争之间的关系。在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中,我军始终注意分析地理环境对战略战术的影响,在制定军事战略, 选择和建设革命根据地,制定作战计划和指挥作战时,都注意地理环境的利弊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中央军委的领导下,中国现代军事地理研究以毛泽东军事思想为指导,重点探索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和局部战争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军事地理研究、教学和保障工作, 出版了很多军事地理方面的理论著作。《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将军事地理列为全书 7 个学科门类之一,一些军事地理课题被列为国家和军队军事科学研究重点课题。军事地理学科在完善我国军事科学体系和保障作战、训练与国防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