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枪炮的产生和发展

19 世纪初,对火器的一项重大改革是火帽的发明。19 世纪 60 年代,出现了用金属弹壳将弹丸、火药和火帽连成一体的定装式枪弹,从而使后膛装填枪最终代替了前膛装填枪,这是 19 世纪枪械发展的一项重大突破,使早在

16 世纪开始使用的螺旋形线膛枪最终取代了滑膛枪。近代线膛枪及圆锥形子弹使枪械火器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19 世纪后期,出现了近代连发火器——机枪,1862 年取得专利的手摇多管加特林机枪,是第一种实用的机枪,在美国南北战争中为北军所采用。1884 年出现的马克沁机枪是枪械自动化的开端。马克沁机枪射速每分钟 600 发, 是枪械技术的重大突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实践证明。机枪对集团有生目标有很大杀伤作用,是步兵分队有力的支援武器。后来,大口径机枪也成为坦克和飞机的重要武器。

19 世纪,随着新的冶金学、化学和弹道学在火炮上的运用,使火炮的性能有了很大发展。1845 年,意大利人卡韦利制造线膛炮获得成功,实现了后装、膛线、炮闩三种技术的结合,是火炮结构上的重大变革。19 世纪末,发明了火炮的反后坐装置。炮身与炮架由刚性连接变为弹性连接,从而提高了射速和射击精度,也增大了火炮的机动性,这是火炮技术又一重大进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火炮逐步向专用化方向发展。出现了对付隐蔽目标和机枪的迫击饱和平射炮,对付飞机的高射炮。为对付纵深目标的大口径远射程火炮也得到发展,一般采用的有 203—280 毫米的榴弹炮和 220—240 毫米的

加农炮,最大射程达 20 公里。为适应战争对机动性的要求,出现了机械牵引火饱和自行火炮。飞机、坦克开始装上航空饱和坦克炮,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火炮的射程、射速、威力和机动性都有了显著提高。为对付性能不断改进的飞机,研制了大口径高炮,并使用近炸引信和包括炮瞄雷达的火控系统。

由于坦克和各种装甲车辆逐步成为地面部队的主要突击力量,发明了无后座力炮等威力更大的反坦克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