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用飞机与防空武器

  1. 军用飞机。1903 年美国莱特兄弟驾驶自己设计、制造的动力飞机飞行成功,随后出现了军用飞机,将战争引入空域。最早的军用飞机是用于代替信鸽进行通信及遂行侦察任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了专门为执行特定任务而研制的军用飞机。如歼击机、轰炸机、强击机和侦察机等。一些国家逐步建立了航空兵中队、大队和联队。交战国的飞机初期为 800 多架,

后期达 1 万多架。战争由陆地、海面扩展到空中,形成立体战争。

第一、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军事理论家们对飞机在未来战争中的作用进行了激烈的争论。意大利杜黑提出的“制空权”理论,认为未来战争中将依靠空军取胜。在 1936—1939 年的西班牙内战中,德国、意大利和苏联在飞机的战术运用上都取得了相当的经验,推动了军用飞机技术和空军的进一步发展。此后,由于航空发动机和飞机结构上的改进,飞机的航速、航程和运载能力都有明显提高,出现了近代高速歼击机和近程、远程轰炸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俯冲轰炸机和鱼雷轰炸机得到广泛使用。英、美、苏、德等国研制出一些新型轰炸机。歼击机的速度和升限也大为提高,已接近活塞式飞机

性能的极限。大战后期,出现了喷气式歼击机和轰炸机,飞机的动力装置跨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1. 机载武器与设备。最早的机载武器是机枪。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 法国首先在飞机上安装机枪,用于攻击敌方的飞机。德国首先解决了机枪与螺旋桨旋转的同步问题,以后各国又作了新的改进,并在机翼上安装了机枪和航炮。在第二次大战前,歼击机上最多装有 8 挺机枪或 4 门航炮,机内装有无线电通信设备,可与空中友机或地面进行通信联络,从而提高了空中作战能力。航炮的性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很大提高,在空空导弹出现前, 航炮是飞机空中格斗的主要武器。

航空炸弹是导弹出现前飞机攻击地面目标的主要武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了专为机载空投而设计的爆破炸弹、杀伤炸弹和燃烧炸弹。随着航空炸弹的出现和发展,开始有了专用的轰炸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双方投放的炸弹共约 5 万多吨,对城市、交通运输和工业中心的破坏起到一定的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轰炸机载弹量不断提高,爆破炸弹重量提高到 50—2000 公斤。采用黑索金和梯恩梯混合炸药,发展了集束炸弹、子母

弹和凝固汽油燃烧弹,破坏力和杀伤力大大提高。交战双方共消耗约 500 万吨炸弹,对战争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出现了制导航空炸弹和原子弹,使航空炸弹进入一个新的领域。

无线电通信和雷达是重要的机载设备。自 1937 年英国在雷达研制上有了突破性发展后,很快运用于飞机。英、德、美将雷达装在歼击机上,用于夜间作战,执行电子侦察或电子干扰任务的电子对抗飞机以及装有雷达的预警飞机也开始使用,有的轰炸机装有雷达轰炸瞄准具,大大提高了轰炸精度, 使军用飞机在战争中的作用显著提高。

  1. 防空武器。随着飞机在战争中的使用,出现了对空防御武器。最早的防空武器是经过简单改装的步兵机枪,附有粗糙的瞄准装置,用以对抗低飞扫射的飞机,可以提高地面部队的士气,实际作用不大。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法国和德国有了专门用于对抗飞机的高射炮。炮上装有简单的瞄准装置,炮弹使用瞬发引信和定时引信,对飞机有较大威胁,但效果仍不理想。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军用飞机性能有了明显提高。为加强防空需要,各

国的高射炮都有很大改进。主要是装备了自动瞄准具、射击指挥仪等较为精确的光学瞄准装置,提高了射击精度。炮弹使用无线电近炸引信,大大增进了高炮的毁伤概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装有无线电近炸引信的炮弹击落飞机的效率为装有钟表引信炮弹的四倍。炮瞄雷达和火炮随动装置的使用, 提高了射击精度,进一步提高了防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