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地理环境对作战行动的影响

根据地球表面陆地的形态特征,在军事上一般将地形划为平原、丘陵地、山地、高原、森林地、黄土地形、沙漠地形、极地、喀斯特地形、岛屿与海岸地形、江河、水网稻田地、沼泽地形和居民地等类型。现代战争战场广阔, 任何类型的地形都可能成为战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战斗行动席卷全球自极地到干旱的非洲沙漠和赤道热带丛林地。现代局部战争也是在全球各种地形类型上发生的。军事上一般都将在山地、沙漠、极地、丛林地和城市等地形类型上进行的战役战斗称为特殊环境作战,它区别于在温带条件下平原和丘陵等地形条件下的常规作战。特殊地形条件下作战需要专门的部队、训练和战术。不同的地形类型对部队战斗力的影响不同,地形起伏影响进攻者的作战效率。美国的邓尼根在《现代战争指南》一书中认为:地形使进攻者作战效率降低的程度,山地为 25%—50%,沼泽地形为 20%—40%,丘陵地为 0

%—20%,平原(如果是松软地和沙地则较难通行)为 0%—20%,居民地为 10%—20%。每种地形上都可能覆盖有对防御者有利的森林。某些地形对防御有利。某些有利地形可以使防御一方的战斗力成倍增长。若在加上某些有利的气候条件,防御一方的战斗力甚至可以增加两倍。

山地地面起伏显著,轻型部队如步兵、空降兵可以在山地实施有效的作战行动。重型部队必须在车辆能够通过的山垭口和山谷里才能实施作战行动。山地地形对武器装备的使用有很大影响,一般说来直射效果较差,因为岩石和峭壁提供了良好的天然掩蔽条件,但空中火力和远距离火力可发挥效力。在山地,现成的公路和小路极少,部队机动极难实施。山地的制高点、山垭口和隘路,往往是山地作战交战双方争夺的要点,夺取这些地方,对确保战斗胜利有重要意义。总体上讲,山地地形对守方有利,可给守方提供有利的观察和射击阵地,迟滞敌人的军事行动。

山地对于游击战有重要作用。毛泽东的战略战术与山地有着密切的联系。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选择山地建立革命根据地,进行工农武装割据,充分

利用山地地形开展游击战。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提出必须到一切处于敌后的山岳地带去发展游击战争,并建立起根据地。他还针对我抗日根据地所处的山地地形,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作战方针。即使在现代条件下的战争中,中国纵横交错的广大山区仍将成为反对入侵者的天然屏障和重要依托。

世界上山地多的国家都重视山地训练和作战。在欧洲,位于阿尔卑斯山地或与之毗邻的每个国家,都编制有山地部队。北约的军事理论认为能够控制诸如山脊、山顶、谷口、隘路和道路等关键地形,通常可获得山地作战的主动权。在山地,制高点将是进攻部队的最可能的目标和防御部队依托的关键地形。意大利、希腊、德国、土耳其、挪威以及其它欧洲国家边境都有山脉,但其领土普遍纵深较小,因此,充分利用边境上的山脉对于国家安全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美国和前苏联都将山地作战视为特殊作战,重视山地作战训练。对山地关键地形的控制可使一方对另一方占有较大优势。对当代作战来说,小规模山地作战的重要地形是制高点,而大规模山地作战的重要地形通常是交通线。

沙漠地形上作战,夺取制空权和限制敌人机动是制胜的关键。交战双方都将利用对方缺乏有利的遮蔽地形而广泛实施火力突击,尤其是航空兵突击。海湾战争中,美国掌握了制空权,对伊拉克发动了强大的战略空袭,直接影响到战争的结局。沙漠地区人烟稀少,水源极为缺乏,沙漠中的绿洲对于古代军队和现代军队都是重要地形。海湾战争期间,多国部队只能依靠海水淡化厂生产淡水,然后用大型运水车和驳船为部队供水。作战时,还要在离前线不远的地方设供水站,因此给后勤保障带来困难。军队在沙漠地区行动,判定方位困难,加之风沙弥漫,极易迷失方向。而且地形图也不能完全反映沙漠的地貌,经过战斗的沙漠地形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美国国防部在致国会的报告中指出,在海湾战争中,约有 39%的误伤是由于目标识别错误造成的。目标识别错误是多种因素造成的,但是主要的原因是沙漠地形造成的。沙漠地形和气候对武器装备也有很大的影响,美国国防部认为在评估具体武器系统的性能时,应将这一因素考虑进去。总的来看,沙漠地形的特点,给军队战斗行动带来许多不便和困难,即使在现代条件下的作战也仍是如此。

黄土地形,由黄土塬、梁、峁构成的千沟万壑地区称黄土地形。它是由黄土层覆盖的松软地面,经流水和风蚀作用而形成的特殊地貌。黄土地形破碎,部队运动不便,战斗队形常被分割、协同联络不便、后勤补给困难。黄土地区沟壑多、窑洞多,便于隐蔽伪装,是进行伏击战、游击战的有利地形。

地势高而地面比较平缓宽广,海拔一般在 500 米以上的地区叫高原。它以较大的高程区别于平原,又以较大的平缓地面和较小的起伏区别于山地。高原地形通视广阔,观察良好。高海拔的高原空气稀薄,部队行动时,体力消耗大、运动速度降低,人员均会有不同程度的高山反应,非战斗减员增多。特殊高原地区作战后勤保障任务艰巨,武器装备易出故障,通信联络困难, 指挥协同难度大。

石峰交错林立的喀斯特地区,是石灰岩受水的溶蚀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特殊地貌。地面起伏不大,石峰挺拔林立,洞穴较多。喀斯特地形易守难攻。防御时便于利用石峰部署兵力,并可利用石洞隐蔽和保存兵力,或开展游击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南斯拉夫军民充分利用此种地形与敌人周旋, 打败了侵略者。

地面起伏较缓,相对高程一般在 200 米以下的高地叫丘陵。许多丘陵错综连绵的地区叫丘陵地。此种地形对军队机动和各种兵器器材的使用一般限制较小,适于大兵团作战。

地面平坦宽广,海拔一般在 200 米以下的地区叫平原。平原交通发达, 人烟稠密、物产丰富。军队在平原地区作战,便于机动,一般说是易攻难守。平原地区适于大兵团作战,解放战争期间,辽沈、平津和淮海三大战役,主要战场就是在平原地区进行的。

江河、沟渠纵横交错,湖泊、池塘众多,水稻田遍布的地区叫水网稻田地。地形平坦,农产丰富,人烟稠密,便于利用水网稻田障碍进行防御,但部队机动、指挥、协同不便,不易构筑坚固工事。

沼泽地是地势低洼,土壤长期被水浸透,苔草丛生的泥泞地区。在沼泽地,军队行军、宿营、作战均困难,特别对坦克和炮兵的机动更是严重障碍。范围广大的沼泽方位判定也有困难。红军长征走过的草地就是沼泽地,给红军的军事行动造成极大困难,许多红军指战员牺牲在草地里。

岛屿是散列于海洋、江、湖中的陆地,地形特点是四面环水,岛上多山, 岸线曲折,地形复杂。岛屿对军事行动的影响,主要决定于岛屿的位置、形状、大小和岛上地形、交通等。一般说来岛屿利于防御不利于进攻。海岸依其性质可分为泥岸、岩岸和沙岸。其对军事行动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海岸的性质和曲折程度,港湾的大小与设备,以及潮汐情况等。岛屿和海岸是登陆抗登陆作战的重要战场。

居民地是人们按照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形成的集聚定居的地区。根据性质和人口多少分为城市、集镇、村庄等。城市在军事上限制攻防双方的行动。在现代战争中是进攻的战略目标,大战时空袭首都和大城市是经常采用的战法。在地面交战中,城市化地形使防守一方有利,可妨碍装甲和机械化部队的作战行动。

森林地便于军队荫蔽和露营,但对判定方位、通行、观察、射击、协同和指挥等,均比较困难。森林地对军事行动影响的大小,与森林所处地貌的起伏陡缓状况,森林分布的面积、密度、种类、树的高度和树干的粗细,以及有无林中道路、林中空地等而各不相同。热带地区的森林地树种复杂,终年常绿,藤萝交织,气温高而多雨。温带的森林地冬季积雪深厚,冬季落叶。不同地域的森林地各有其特点,在军事行动中要注意根据不同地域森林类型的特点采取有利于自己的军事行动。

江河是进攻的天然障碍,也是防御的天然屏障,对陆地作战影响主要表现是分割战区、隔断交通、洪水泛滥、影响部队机动。江河障碍程度的大小与其水文地理特点有关,如河宽、水深、流速、河岸、河底、渡河条件等水文状况直接影响军事行动。河流具有重要的军事价值,现代战争的战场空间范围大,军队作战将实施长距离机动,不断受到河流障碍的影响,江河的阻隔不仅影响到军队机动的速度,使战机丧失,而且对战争全局将起到重大影响。江河地区作战,易守难攻,坦克和机械化部队行动困难,部队的机动协同受到限制。查明战区江河的水文地理特点,掌握其对双方军事行动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气象条件对各种作战行动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制约。气象要素主要有气温、风、能见度、云、降水等。风对作战行动有着广泛的影响,如飞机起飞、着陆都要根据风向来确定方向,火炮射击要进行风偏修正,舰艇航行要

避开强风暴。大风是危及飞机飞行、导弹发射安全以及影响大炮射击精度的重要因素。云影响侦察、射击,积雨云对导弹、火箭发时和飞机飞行安全威胁很大 常可导致电击。能见度与军事活动关系密切,是影响军兵种协同作战的重要气象条件之一。降水可引起山洪爆发、江河泛滥,引发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冲毁铁路、公路和机场等设施。雨雪还会降低能见度,给海、空军执行作战任务和部队机动等带来困难。此外雷暴、沙暴、雾对作战行动也有不利影响。在现代战争中熟悉和研究国土及战区的气象因素对战争进程有重要意义。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间大气层的一般状态特征,可为作战行动提供有利条件,也可成为军事行动的不利因素。不同的气候对作战人员和武器装备使用均有影响。

在作战中,战场地理环境对后勤保障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直接关系到战斗部队的生存和作战行动。不同的战场自然环境对后勤保障有不同的要求。现代战争军队机动频繁,前进、后退、补给、救护都与交通运输密切相关,大量的补给物资和兵员输送需要有良好的交通条件。交通运输对战争进程和结局有重要影响。战时加强对战场地理环境的调查对于后勤保障十分重要。如沙漠、高温对人员、装备、设施和作战行动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对部队来说,有无水往往关系到战争的胜负和军队的存亡。在后勤保障中要把供水保障作为后勤的头等工作来抓。

地理环境对作战行动的影响是多方面,陆地环境、海洋环境、大气环境和外层空间环境各有其特点,在制约作战行动的过程中有相同之处,也存在着差异。为了帮助指战员准确地了解战场地理形势和自然与人文地理特点, 实施正确指挥,在进行军事地理研究时,应注意战区地理条件不尽相同,地貌、气候、水文地理、植被等都是多种多样的,这些特点必然要影响每个战区以及战区某些地域作战行动的性质、方式和方法。在对地理环境进行评价时,要对作战地域的概况,即界限、宽度、纵深,包括的国家和地区,通向何处和通向哪些战略目标,军事机动道路上的天然障碍及其性质,地面行动能力,水系分布状况,濒海方向便于登陆的地点,进行调查分析,重点确定其对军事行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