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以毛泽东军事思想为集中代表的中国无产阶级军事科学

**(一)毛泽东所处时代及其军事思想的形成过程。**1840 年鸦片战争以后,在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和压迫下,中国封建社会遂步懈体,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为了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国内反动派的统治,接连不断地进行革命武装斗争。然而,这些斗争最终都归于失败。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给处于帝国主义时代的我国无产阶级指出了进行暴力革命的方向。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我国历史和现实情况,分析我国革命战争的特点,解决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组织人民军队、进行人民战争的一系列根本问题,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毛泽东军事思想,丰富和发展了无产阶级军事科学。

中国无产阶级军事科学,是在革命实践需要的推动下,逐步发展起来的。1921 年,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成立。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党纲,提出了用革命手段推翻旧政权的历史任务。1924 年国共合作后,大批共产党人参加了国民革命军并掌握了一部分军队,先后参加了 1925 年举行

的两次东征和 1926—1927 年的北伐战争,这是中国共产党参加组织军队和从事战争的重要尝试。

1927 年,正当北伐战争取得节节胜利的关键时刻,以蒋介石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和买办官僚阶级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叛变,使大革命归于失败。在这严峻的历史关头,毛泽东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我党领导发动了“八·一”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等武装革命暴动, 给蒋介石反动统治以严重的打击。

毛泽东根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革命斗争重点由城市转向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重要理论,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毛泽东在领导土地革命战争中,总结提出了红军进行游击战和运动战的作战指导原则,和以“古田会议决议”为代表的人民军队建军原则。他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初期发表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论持久战》、《战争和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等军事和哲学论著,系统地阐述了关于人民军队、人民战争及其战略战术的理论和原则, 提出了研究和指导战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着重解决了关于战略防御、关于

① 《斯大林军事文集》第 405 页,战士出版社 1981 年版。

游击战争和指导抗日战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解放战争中,我军不仅发展了战略防御的系统理论,而且发展了战略进攻、战略决战和战略追击的系统理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毛泽东根据新的历史时期的新情况、新特点,提出了将人民军队建设成力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的历史任务。他在指导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根据中国人民志愿军同当时具有世界第一流现代化装备的敌人进行殊死作战的经验,总结提出了在现代条件下进行人民战争的若干新的军事原则,其后又领导制定了保卫社会主义祖国、准备进行反侵略战争的战略方针。毛泽东军事思想集中反映了我国革命战争时期和建国后相当长时期我国无产阶级军事科学的基本观点。

**(二)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指导我国革命 战争和军队建设的科学理论体系。它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我国革命武装斗争历史经验的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优秀的军事理论遗产的继承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作为一个科学体系,有着极其丰富的内容。

1、关于人民军队的理论。毛泽东把建立一支人民的军队作为武装斗争的首要问题提出。他指出,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质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为了把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革命军队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新型人民军队,毛泽东在长期斗争实践中提出了一整套建军理论和原则。主要有:人民军队是执行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它永远是一支战斗队,也担负工作队、生产队任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实行党委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在部队中建立各级党的组织,支部建在连上; 建立强有力的革命政治工作,进行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教育,实行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的政治工作原则;自觉执行纪律,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实行集中指导下的政治、经济、军事三大民主等。

2、关于人民战争的理论。毛泽东认为,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人民群众是战争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兵民是胜利之本,只有动员和领导群众进行战争,才能克服一切困难,赢得战争,中国革命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人民战争。人民军队是进行人民战争的骨干力量,同时实行主力兵团和地方兵团相结合,正规军和游击队、民兵相结合,武装群众和非武装群众相结合;建立革命根据地和依托根据地进行革命战争;要把武装斗争同各条战线的非武装斗争配合起来;要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团结最大多数的人, 最大限度地孤立和打击敌人。

3、关于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我国人民军队的战略战术,是建立在人民战争基础之上的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敌人的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它贯彻“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战争目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和朱德等提出了“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游击战的战略战术。后来又提出了积极防御,诱敌深入,集中兵力,打运动战、速决战、歼灭战等一系列作战方针和原则。抗日战争时期,提出了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八路军、新四军“基本的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的方针。要求实行战略内线持久防御战和战役战斗外线速决进攻战。把游击战提高到战略地位,不断壮大人民武装力量,积极歼灭敌人,在国内外抗日力量的配合下,打败日本帝国主义。解放战争中,坚持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在战略防御阶段,以运动战为主,阵地战、游击战紧密配合,运用

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方法,转变了敌我力量对比。并总结提出著名的“十大军事原则”。在战略进攻作战阶段,提出了实施战略决战和战略追击的理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提出对现代化装备之敌实行战术小包围、打小歼灭战,尔后再逐步打大歼灭战的方针,总结了依托坑道进行坚固阵地防御和反击作战的经验,以及组织现代防空、反坦克、抗登陆和后勤保障的理论。

4、关于国防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及时提出加强国防,建设包括海军、空军以及其他技术兵种的现代革命武装力量和发展现代化国防技术,发展必要的核武器等重要指导思想。他提出要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关系,在增加国家经济实力的基础上增强军事实力。要求军队必须掌握最新装备和随之而来的最新的战术,使部队正规化建设与现代化装备相适应。并强调军队要严格训练,严格要求。指示兴办各类军事院校,培养军事人材,成立军事科学研究机构,总结战争经验,加强军事理论研究以及制定各种条令、条例等。对司令部工作、政治工作、后勤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加强民兵工作,加强人民防空和有计划地进行国防工程建设。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人民解放军建设成了一支包括海军、空军和陆军各兵种以及战略导弹部队的现代化军队。

5、关于军事辩证法。毛泽东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战争而形成的军事辩证法,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战争问题的基本理论。毛泽东认为,战争本身就是政治性质的行动,是流血的政治。在阶级社会中, 革命和革命战争是不可避免的,舍此不能完成社会发展的飞跃。无产阶级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支持和参加正义的战争。共产党人研究和进行战争是为了最终消灭战争。战争是有规律的,战争规律是可以认识的。指导战争, 既要重视研究战争的一般规律,更要研究战争的特殊规律,要着眼其特点和发展。必须熟识敌我双方各方面的情况,找出其行动规律,并且应用这些规律于自己的行动。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人是战争的决定因素。战争指导者必须在既定的客观物质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自觉的能动性,使主观指导符合客观实际,并善于运用辩证法进行作战指导。要正确处理全局和局部的关系,善于关照全局,掌握关节。作战指导要有主动性、灵活性和计划性。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精髓就是一切从战争的客观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研究战争和指导战争。

**(三)邓小平关于新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思想对毛泽东军事思想 的继承与发展。**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新的领导集体,坚持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指导地位,根据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客观实际需要,创造性地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制定了新时期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的一系列重大方针原则, 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科学体系的内容。邓小平关于新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思想对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理论贡献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时代主题、战争与和平问题提出了新的论断。邓小平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发展问题是核心问题。世界战争的危险性是存在的, 但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力量的增长,如果工作做得好,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的,世界战争如果本世纪打不起来,下个世纪和平就更有希望。但是,也不能掉以轻心,和平要靠争取才能赢得。霸权主义是当代战争的主

要根源。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存在,始终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要通过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去制止战争,维护和平,推动发展。发展需要和平,和平离不开发展,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争取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促进世界和平力量的发展。要立足于中国力量的发展,中国发展得越有力量,世界和平越靠得住。

2、国防和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国防。邓小平基于对世界战争与和平形势的正确判断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提出我们党和国家在新时期的总任务就是进行包括国防现代化在内的四个现代化建设,把我国建成一个社会主义强国。要求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从过去立足于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临战状态,转入和平时期建设的轨道,在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的前提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以现代化为中心的根本建设,不断增强国防实力, 提高我军在现代战争条件下的自卫能力。提出改革国防科技工业体制,走平战结合、军民结合的发展道路,既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服务,又不断提高整个国防科技与国防工业的现代化水平。强调下一个世纪是高科技发展的世纪, 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确定我国武装力量包括人民解放军、人民武装警察和民兵,建设精干的常备军和强大的后备力量。要求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贯彻控制数量、提高质量的方针,使民兵、预备役部队切实达到快速动员的要求。重视和平时期全民的国防教育,强调提高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增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促进包括国防现代化在内的四个现代化建设。

3、建设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走注重质量建设的精兵之路。在历史新时期,邓小平重新确立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的总目标, 并为我军指出了以现代化为中心,以战斗力为标准,注重质量建设,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的发展道路。他提出军队要“消肿”,根据精兵、合成、高效的原则,不断改革完善体制编制;阐明武器装备现代化是军队现代化的主要标志的思想,要求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提高武器装备的现代化水平;把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提出和平时期部队战斗力的提高,主要靠训练,要通过训练,提高现代条件下诸军兵种协同作战的能力;要求大力改进和加强军队院校建设,培养适应现代战争需要的指挥、管理和技术军官以及各类专业人才;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建立和健全各种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使军队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提出加强后勤现代化建设,坚持艰苦奋斗和勤俭节约,使现有经费发挥更好的效益。必须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建军宗旨,加强政治思想建设,保证政治上合格,努力使部队成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模范。要坚持政治工作的“生命线”地位,发挥“服务”、“保证” 作用,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革命军人,保证我军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和各项任务的完成。

4、坚持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发展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邓小平反复强调坚持人民战争和积极防御战略思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发展了现代条件下人民战争的理论和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他提出,要“坚持人民战争”, “研究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指出现代的条件不同,人民战争的表现形式会不同,“装备不同,手段也不同”,“装备的改进,使人民战争更有力

量”。邓小平新时期军事战略思想,强调坚持积极防御,坚决捍卫国家利益。提出“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来处理问题”的原则,坚持国家利益、阶级利益、民族利益的统一,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重视现代高技术条件下战争的新特点、新对策,提出研究现代人民战争条件下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之敌的一系列问题。他曾指出,无论陆海空军,都要重视制空权问题,“否则,什么仗都打不下来”,要求做到天上的、地下的、水中的都要能对付。他强调做好反侵略的局部战争准备,保持战略指导的灵活性,区别不同作战对象、不同作战方向、不同样式、不同规模的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实施灵活的战略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