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的发展

从 19 世纪后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是资产阶级军事思想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的时期。

  1. 世纪后期,20 世纪初期,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的技术、新的

装备武装了资产阶级军队。火炮和运输工具有了很大改进。飞机、坦克、铁甲蒸汽船也出现了。汽车、火车开始用于军事目的。军队的面貌已焕然一新, 作战理论和原则也发生很大变革;战争的规模愈来愈大;战争更加依赖整个国家的经济力量,居民也越来越多地被卷入战争;国际政治、经济、外交斗争日益复杂激烈,等等。这一系列的重大变化,推动了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的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对外发动掠夺殖民地的帝国主义战争,同时发生了帝国主义之间的战争。如克里木战争、美西战争、英布战争、日俄战争等。这些战争具有时间长、空间广、投入兵力大和投入大量新式武器技术装备等特点。战争实践积累了许多新的经验,为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较有代表性的是德国的老毛奇、施利芬、小毛奇、法国的福煦、美国的马汉等人的军事思想。老毛奇的军事思想的核心,是主张积极进攻的军事战略。他强调利用国家的物质和精神的综合力量,保持装备精良的庞大军队;先敌动员,先敌展开;充分利用铁路网和电报;进攻时保持数倍于敌的绝对优势,采取突然袭击,分进台击, 从翼侧包围的战法,求得在一次总文战中消灭敌人。施利芬的军事思想的核心是速决战思想。他认为,战争应当是短暂的;反对正面进攻,主张以战略包围合围敌军并进行大决战歼敌。老毛奇、施利芬等人的军事思想既继承了克劳塞维茨的军事思想,又根据当时情况有了新的发展,对德国后来的总体战、闪击战思想的形成有着重大影响。福煦是法国最著名的资产阶级军事理论家,著有《战争原理》、《论作战·交战前的机动》等。福煦对当时条件下的军事理论和作战原则等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但其军事思想的核心是继承拿破仑、克劳塞维茨的军事思想,如,强调精神因素在战争中的作用,战争的不确实性,战争理论取决于一个国家的具体条件等。与克劳塞维茨不同的是,他强调的是进攻,认为只有进攻战斗才能达到肯定的战果,防御交战即使进行得很成功,也不能决定胜负。总的来说,这一历史时期的资产阶级军事思想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落后于战争实践,对美西、英布、日俄等战争的新经验极少反映,以至于没能顶见到战争在当时条件下的发展趋势,对即将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大都作出了错误的估计,同资产阶级军事思想家和理论家的估计与预测相反,这次战争不是短暂的速决战,而是长期的持久战;战争主要的不是运动战,而是很快地由运动战转入阵地防御战。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是资产阶级军事思想比较活跃的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教训,对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的发展起着强烈的刺激作用。战争的世界性,打破了以往思考军事问题的狭隘范围。特别是生产力的发展,新的军事技术的发展,使资产阶级军事思想家和理论家在军事思想上有了突破性的发展。相继出现了“制空权”理论、“小型职业军队理论”、“机械化战争”或“坦克制胜”理论及“总体战”理论。这些理论都是在吸取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飞机、坦克等的发展和运用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虽然这些理论都有其主观片面性的方面, 但,空军、坦克兵及机械化部队的建设、发展和使用,在理论上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大大丰富和发展了资产阶级军事思想。而鲁登道夫的“总体战”理论,则是继承了老毛奇、施利芬等人的军事思想,并结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教训提出的。这一理论为希特勒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奠定了军事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