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军事后勤学的形成与发展

军事后勤理论是随着军队的出现而产生的。它大体经历了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发展阶段。

**古代军事后勤理论。**我国古代《孙子·军争篇》中有“军无辎重则亡, 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的论述,这是确知的最早论述后勤重要性的后勤

① 《苏联军事百科全书》第 3 卷,第 875 页,战士出版社 1982 年版。

② 《苏联军事百科全书》第 3 卷,第 366 页,战士出版社 1982 年版。

理论。这时的军事后勤主要是筹措粮草。孙武有取用于国,因粮于敌。善使火攻,以毁敌需等论述。古人“三军未动,粮草先行”的提法,也证明军队后勤工作的重要性,表明我国古代将帅把战争中后勤保障经验已上升为理性认识。春秋时期,军队中已编有革车,并配有炊子、守装、厩养、樵汲等后勤人员。西周的司马、司徒和司空,秦汉的治粟内史、大司农等官职,隋、唐的兵部、户部、工部等政府机构,都担负有军队后勤保障任务。战时任命粮草官,指派兵力护送粮草。三国时期曹操用兵,勤务配备,皆有定制,战必算费,因粮于敌。诸葛亮用兵,比粮响,较财货,用兵以军需为重等。都表明他们十分注重后勤保障谋略问题的研究和运用。

欧洲古代奴隶社会军队也比较重视后勤保障,如古罗马军队中编有军需官和财务官等。但欧洲中世纪战争规模较小,一些国家的军队所需粮草,常常是靠士兵抢劫;一些欧洲雇佣兵,在行军、作战过程中,用自己的薪饷向随军商贩购买给养、服装、装具乃至武器、火药。到 17 世纪前半叶,才逐渐采取有组织的就地证发和后方补充。后勤理论比较薄弱。

**近代军事后勤理论。**17 世纪 40 年代开始的资产阶级革命和 18 世纪后半期的产业革命,促进了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科学技术取得长足进步,火器已成为一些国家军队的主要装备,炮兵己成为独立兵种,海军也有了发展, 并实行了义务兵役制,兵员大量增加,军队建设规模和战争规模都在不断扩大。军事后勤发生重大变革。在保障内容上,主要的虽仍为粮草,但数量剧增,弹药保障任务显著加重,交通保障越来越重要。1870 年普法战争爆发后, 普鲁士依靠铁路线在 21 天内将 55 万军队、15 万匹马和 6000 门炮集中到法国边境,并运输了大量物资。人员伤亡显著增大,医疗保障越来越重要。技术保障也随着火器成为主要兵器而逐步加强。在保障方式上,开始采用中央供应制,但依靠军队携带和就地取给仍占重要地位。

17 世纪后半叶,法国军队首先实行设仓供应制,但仓库储存的物资只是一小部分,大量粮草仍主要靠就地取给。在保障组织上,军队成立了固定的后勤机构。

18—19 世纪,欧洲一些国家在中央军事部门和部队编成内设置了后勤机关、部队、分队,成立了总军需部和各级部队军需部。法国在陆军部下除设军需部外,还设有军械部、财务部、军医委员会和兽医委员会,并在陆军中编有军需兵、卫生兵和弹药兵。中国清政府在光绪三十二年(1906 年)将兵部改为陆军部,下设军需、军医和军实等司,将户部改为度支部,下设军饷司。这个时期的西方军事理论家若米尼、索普、马汉等,都注意研究后勤保障理论。若米尼在《战争艺术概论》中有专节论述“补给与作战的关系”, 他认为后勤与战略、战术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1917 年美国海军陆战队中校索普在总结以往战争尤其是 19 世纪的拿破仑远征俄国战争、美国内战、普法战争的经验教训后,写出了《理论后勤学》,明确提出:在现代战争中,后勤与战略和战术构成了战争活动三大领域,战争的准备和实施要有相应的后勤保障,后勤保障制约着战略和战术目标的实现,关系着战争的进退和胜负, 后勤的意义日益重大。此外,现代战争已经工业化,后勤“也变成了商业那样的活动,而且规模庞大,涉及众多的部门”,因此需要周密的计划和组织。于是后勤的地位被提到战略之后,战术之前。

**现代军事后勤理论。**两次世界大战,各参战国耗资巨大,几乎动员了全部的经济力量,战场辽阔,遍及几大洲,从而促使军队后勤保障工作全面

迅速发展。在保障内容上的主要变化是:(1)部队实行摩托化和机械化后, 油料补给量大增,而给养在补给品中的比重明显下降;(2)各种技术兵器数量急剧增长和火力增强,弹药需求量显著增加,后勤技术保障成为重要的内容;(3)物资运输量增大,交通保障显得极为重要;(4)战争中人员伤亡剧增,医疗保障的地位和作用大力提高。这就形成了物资、技术、医疗和运输等综合配套的四大主要保障。在保障方式上,以后方供应为主。利用火车、汽车、轮船、飞机以及管线等现代运输工具,实行分段连续补给。医疗保障, 加强了伤员的野战救护。技术保障,广泛开展野外修理与战场抢修。在保障组织上,建立了比较完整的自上而下的后勤保障体系。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 各国军队都设有军需部门或人员,以及各种仓库、修理所,面包房和卫生医疗、物资供应等后勤保障部队、分队。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陆军成立了后勤支援机构,设有司令部和各种后勤专业分队。苏联于 1941 年成立了红军总后勤部和方面军、集团军后勤部,并相应地设置了后勤首长,对后勤工作实行集中统一领导。在中国,孙中山领导的大无帅府军事委员会,于 1924 年设立了后方勤务部和卫生勤务部。1938 年,国民党政府在其军事系统中成立后方勤务总司令部,后又改力联勤司令部,并在方面军和兵团设补给司令部。这些专门的机构,都重视后勤保障工作经验的总结和研究。后勤保障的理论和知识,则主要在军事院校中传授。为从理论角度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后勤方面的经验教训,1959 年,美国退役海军少将艾克尔斯撰写了《国防后勤学》一书。该书认为,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后勤可分为“纯后勤”(理论后勤)与“应用后勤”;从工作范围的角度,可分为“国际后勤”与“国家后勤”;从后勤工作性质的角度,可分为“民用后勤”和“军事后勤”。军事后勤是为保障国家的武装部队而计划并提供物资和服务的工作过程,它满足作战部队人力、物力的需要。“军事后勤”还可进一步区分为战略后勤、作战后勤和战术后勤。后勤还可分为:四大类别,即人员、物资、设施和勤务;三个基本要素,即需要、筹措和分配;四个基本方面,即组织、计划、执行和监督检查。后勤工作的基本内容力:物资补给、修理保养、交通运输、油料供应、卫生保障、弹药补给、后方建设、人员补充等八项。提出后勤工作过程既是军事作战活动中的经济因素,同时又是国家经济活动中的军事因素。后勤在战争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作用,无论是热核战争还是常规有限战争,都要求有一套高效率的后勤系统。战略和战术总是受后勤的限制,有时甚至完全取决于后勤;反过来说,后勤的一切活动都必须确保战略和战术的需要。关于后勤工作原则,一是按“需要”和“可能”制订后勤计划;二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后勤效能;三是保持后勤工作的灵活性和机动性;四是规定科学的保障顺序和合理的分配限额;五是建立必不可少的后勤制度。

继《国防后勤学》之后,到 80 年代止,一些国家对后勤理论的研究有了新的发展,美国、苏联、英国、日本、联邦德国、以色列等出版了大量后勤理论著作和论文,对现代战争的后勤理论研究十分活跃,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观点:1.后勤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现代战争中,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和军队武器装备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军队作战行动对后勤保障的依赖性越来越大。战争的胜负,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取决于后勤对作战的保障程度。2.现代战争中,后勤对国民经济的依赖性空前增大,两者的关系愈益密切。为此,国民经济的发展与建设必须考虑到战争与后勤的需要,平时做好战时国民经济快速动员的准备,战时必须有效地组

织好为战争服务的军事经济。3.现代战争中,后勤工作的任务愈益艰巨复杂。今天的后勤已不只是部队的供应问题,对现代化的、高技术的军队而言,后勤的任务与范围已大大拓宽。4.现代战争需求后勤提供及时、全面、持续的保障。为增强后勤的持续保障能力,后勤必须确保充分的物资储备、通畅的交通运输线,以及后勤地域的生存力。5.现代战争中后勤应具备快速反应能力。为此,后勤平时就应全面做好准备,以便紧急情况下迅速转入战时。作战过程中,后勤必须具有根据情况变化灵活机动满足部队需要的能力。6.现代战争要求增强后勤的防卫能力。后方防卫是现代战争条件下保障后勤安全的重要一环,应采取有效的战术和技术措施,确保后方地域的安全和后勤保障不间断地进行。7.现代战争要求后勤加强管理,提高保障效率。后勤必须采取最新的现代管理方法,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与损失。同时,还要利用最新科技成果,改进后勤装备,提高后勤保障效率。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后勤理论发展。**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后勤保障主要是就地取给和取之于敌,主要靠打土豪取得给养、经费,靠缴获敌人的武器武装自己。工农红军的后勤机构,初期沿用北伐时期国民革命军的编制, 设有军需处或经理处、军医处,后来改力供给部、卫生部,增设兵站部,师、团设供给处、卫生处(队)。抗日战争时期,从 1942 年起,八路军设后勤部, 统一领导供给、卫生、军工生产等。物资和经费来源,一方面由各抗日根据地统一筹划,一方面由军队自己生产取得。特别是 1940—1944 年,全军开展大生产运动,实现生产自给、半自给和部分自给,度过了难关,保障了抗日战争赢得胜利。解放战争时期,1948—1949 年,先后成立中央军委后方勤务部和大军区、野战军后勤部,部队的供给、卫生、军械、运输等部门,归各级后勤部建制,并编设相应的后勤专业部队、分队,各大军区和各野战军自成系统,组成由军队和地方政府相结合的后勤保障体系,统一组织实施后勤保障。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新时期。全军后勤工作由分散转力集中,实现了统一编制,统一指挥,统一供应。在组织系统上,由单一兵种后勤发展成为陆海空军和其他技术兵种组成的诸军种、兵种后勤,从总部到各级部队都建立了后勤机构,逐步形成各项业务综合配套的保障体系。保障方式转变为以后方供应为主,并按照统一的供应标准和制度,采取划区供应与按建制供应相结合的体制,并向“联勤统供”的目标发展。保障内容日益复杂,物资供应的品种和数量空前增加,医疗救护、装备维修和运输保障任务越来越繁重。与此同时,后勤理论研究得到重视。毛泽东根据抗美援朝战争的经验,指出后勤在现代战争中的极端重要性,后勤工作是专门的科学,需要系统地学习。提出研究朝鲜战争中后勤工作的经验,研究外军后勤工作的经验,以达到我军后勤工作的现代化、正规化。在此基础上,军事后勤理论进一步发展,一批后勤理论著作,如《中国大百科全书·军队后勤》分册,《当代中国军队的后勤工作》、《军事后勤学简论》、《军事后勤学》、《战役后勤学》、《战术后勤学》等相继出现。军事后勤学已成为重要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