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族、国家所处地理环境对军事科学的影响

地理环境是指社会周围的自然条件,包括土壤、气候、山脉、河流、海洋、矿藏、动植物以及其他自然资源等、也就是构成人们生活和活动基础的那部分自然界。地理环境作为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 通过对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的影响而间接地或直接地影响战争和军事活动, 影响军事科学的发展。

历史上许多军事家都极为重视地理环境在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国春秋末期的著名军事家孙武说:“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不穷。”

(《孙子·地形篇》)战国时期苏秦游说六国,从地理分析入手,提出联盟

制秦的战略。他在分析赵国地理环境时指出,赵国为山东大国,地方二千余里,西有常山,南有漳河,东有清河,北有燕国,燕国弱不可怕。秦要取天下,必吞并赵,但怕韩,魏袭其后,韩、魏为赵的南部屏障。秦与韩、魏间无大山川阻隔,若韩、魏被占,则赵无宁日。苏秦最后说:“臣窃以天下之地图案之,诸侯之地五倍于秦,料度诸侯之卒十倍于秦,六国为一,并力西向而攻秦,秦必破矣。”后来,齐、楚、燕、韩、赵、魏六国重新订约,“秦兵不敢窥函谷关十五年”①。地理环境对古代战略的影响,由此可以见一斑。

到了资本主义时期,资产阶级为攫取殖民地和争夺世界霸权的需要,对地理环境的研究更加重视,关于地理环境的理论直接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军事理论的主要依据,并逐步形成了海权学派、陆权学派和空权学派和地缘政治学派。马克思曾指出:“对于一种地域性蚕食体制来说,陆地是足够的; 对于一种世界性侵略体制来说,水域就成为不可缺少的了。”②19 世纪末美国军事理论家马汉提出海权论,成为美国向海外扩张和争霸的战略理论基础。其主要论点是:任何一个国家或联盟,其力量如果足以控制公海,即控制被大陆分割的全球水域,它就能控制世界的财富,从而统治世界。这种观点成为一些国家制定战略、发展军事科学的理论基础。

陆权学派的“大陆心脏说”,首先由英国的麦金德提出。其主要论点是: “谁统治东欧,谁就能统治大陆心脏;谁统治大陆心脏,谁就能统治世界岛; 谁统治世界岛,谁就能统治世界。”③该理论后来由美国的一些学者发展为控制欧亚边缘地带的理论,成为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遏制战略”的理论基础。

空权学派是意大利军事理论家杜黑首先提出的。其主要论点是,空军能克服山岳、河流、海洋、沼泽等地理条件的限制,制空权比制海权更重要, 夺取了制空权就可以剥夺敌人生存力。这种理论对后来的空军发展及其在战争中的运用有很大影响。80 年代美国提出的高边疆战略,可以说是空权学派理论在核时代的发展。

上述军事理论的提出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由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科技、军事决定的。但它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地理环境对一个国家的武装力量建设、战争准备和国家安全有着重大影响。不同地理位置的国家,在武装力量建设上各有其特点:岛国注重发展海、空军,内陆国家一般只有陆军和空军,沿海国家通常建立陆、海、空军。在作战理论上,海上强国重视发展海军作战理论、登陆和抗登陆作战理论;内陆国家一般只发展陆、空军作战理论;沿海国家需要发展陆、海、空军协同作战理论。四面环海的岛国,利于凭借海洋,组织防卫。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国侵占英国未能得逞, 这与英国岛国的地理条件有关。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的大国,能经受持久的大规模战争的考验。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苏联和中国,虽丢失大片领土仍然能坚持抗战。国土较小的国家则没有多少战略退却的余地,这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邦德国采取前沿防御战略的主要原因。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地理环境对于军事科学发展的影响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