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的军事思想

从 1940 年鸦片战争至民国初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一个特殊时期——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这一时期,我国不断遭到资本主义列强的入侵,并在反侵略战争中屡遭失败。落后的封建地主阶级军事思想受到冲击,西方资产阶级军事思想开始传入,从而产生了带有半封建半殖民地色彩的军事思想。

从鸦片战争到洋务运动前夕,反侵略军事思想开始产生,开始学习西方的船坚炮利和养兵之法,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主张建立一支装备先进船炮的强大水军,“与敌海上交锋”,并提出“器良、技熟、胆壮、心齐”的建军方针。废除世兵制,建立募兵制。在战略上,主张励精图治,整军经武,而以兵、食为首要;在战术上以守为攻, 以逸待劳。主张进行民族自卫战争。在这时期,传统的封建地主阶级军事思想仍占统治地位,西方资产阶级的军事思想开始部分地被吸收。

19 世纪 60 年代到 90 年代中期,出现了洋务运动,提出借西法以自强, “中体西用”的思想。在军制改革、装备训练、建设海军等方面采纳了“师

夷长技”的主张,使清王朝统治集团的军事思想逐渐走出传统的框子,具有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色彩。这一时期,以洋务派为主体,主张强化军队的对内对外职能,作为消除内忧外患,实现自强的保障。提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练兵制器互为表里”的指导方针。自此,清王朝的军制开始发生较大变化。特别在海军建设及作战方面,接受了一些西方资产阶级的军事思想。如关于海军的编配原则,提出了三洋舰队实行区域联防,既能独立作战,又能联合作战:在海军作战指导方面,提出“以一路为正兵,两路为奇兵,飞驶应援”,与敌决胜于海上;在海军教育训练方面, 主张建立水师学堂,以西方的军事思想及理论培养军官;派人出国学习军事知识:聘请西方军事顾问等。在海军基地建设方面,主张建立以旅顺、威海为中心的防御体系,“以扼渤海门户”;此外还力举修筑铁路,建立军事运输和指挥通讯。甲午战争大大刺激了这一时期国防思想的发展,突破了洋务运动时期以“塞防”和“海防”为基本内容的国防观念,主张学习日本,运用西法,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防潜力。具体内容涉及到建军、作战、军事教育、国民教育、交通建设、增大财力等多方面。

在清朝末期反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斗争中和民国建立初期,中国资产阶级军事思想开始产生。同西方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相比较,中国资产阶级军事思想则显得先天不足,不够成熟。著名的有较大影响的军事理论著作不多, 且受西方资产阶级军事思想影响较大,缺乏独特性。

孙中山是中国资产阶级的杰出代表,他长期致力于推翻清王朝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斗争,并不断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探讨革命战争的规律。他的改良主义道路失败后,坚决主张以暴力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坚持进行武装斗争。提出先武装占领部分省市为革命根据地,尔后“张势威于四方,奠定大局”的战略思想。他学习苏联的经验,接受共产党的帮助,提出革命武装需与民众相结合。他积极建立一支革命军队,采取一些新的建军措施,如建立黄埔军校,培养军官,加强党的领导,设立党代表,进行革命思想教育等。但孙中山的这些思想和行动又带有明显的不彻底性。他虽然重视武装斗争,但缺少武装起义的指导理论和原则,因而多次起义遭到失败。他所说的根据地,主要是军事上的占领,控制城市和要地,不重视发动和武装群众,不注重建立革命政权,因此,这种根据地并不巩固。在革命胜利成果还远未巩固的情况下,就放弃了对武装力量的领导权,最终使军、政大权又落到大地主、大军阀手中。

蒋百里和杨杰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对中国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蒋百里介绍了一些西方资产阶级军事思想,著有《国防论》、《军事常识》、《新式游击战术纲要》等,提出未来战争的方式为武力战、经济战和宣传战;经济力即战斗力;国防建设必须与国民经济配合一致;应以义务兵役制代替募兵制,战时实行国家总动员;军队建设向机械化方向发展;抗日战争应实行持久方针,“以持久为目的,须以速决为手段”, “彼利速决,我持之以久,使其疲弊”,并主张开展游击战配合正规战等。杨杰比较系统地研究了国防问题,著有《国防新论》等书。认为现代战争是“并用战”(即总体战)。国防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各种力量的结晶。军事是结晶的顶点,经济是结晶体的基础,国防建设必须使上述各方面同时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