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创造性

军事科学是最活跃、最富有创新色彩的一门科学。这是因为每一场战争, 尤其是每一场较大规模的战争,都不可能是前一场或以往战争的简单重复。战争具有许多不确定性。军事史上简单沿用以往战争指导原则,去指导现实的军事斗争,都是以严重失误乃至失败而告终的。例如,集中兵力的原则. 阵地战与运动战形式,都必须根据现实军事斗争的实际,加以灵活运用,加以创新。毛泽东在解放战争时期,根据不同的战场,不同的战斗、战役情况, 创造了集中二倍、三倍、四倍、五倍兵力于敌的运用集中兵力原则.实行歼灭战的战法,指导战争取得节节胜利。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法国战争指导者沿袭拿破仑时期的运动战原则,设计和指导第一次世界大战,遭到了战争初期的严重挫折。无独有偶,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法国又简单沿用第一次世界大战阵地战的经验,导致战争失利,国家败亡。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继承过去的军事斗争经验和军事斗争原则时,生搬硬套,因循守旧,未能根据发展变化了的实际情况加以创新,加以发展。历史上大凡有建树的军事家,都是不甘于泥古守旧。他们善于根据发展变化了的军事斗争实际,不断发展和更新军事理论,创立新的军事原则。

在继承与创新中,赢得上一次战争胜利的战争驾驭者和指导者,往往对自己已取得的成功经验津津乐道,只强调继承,不注意甚至反对创新,他们对自己亲自取得的成功经验格外重视以至迷信,并按此去设计和准备下一次战争;加之和平时期军事技术的革新所给予战争方式方法的重大影响,很难在战争实践前为人们所充分认识。这些正是军事理论比较容易偏于保守的重要原因之一。对此,美国小戴维·佐克、罗宾·海厄姆在《简明战争史》中

① 《毛泽东选集》第 2 卷,第 288 页,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

有一段耐人寻味的描述:“早在十年前,俄日战争就预告了火力发展将带来的影响。但是,这件事的意义没有引起欧洲军界领袖们的注意:新技术对战争的影响也没有为政治家们所理解。在 1914 年,政治家们如同他们的军事顾问们一样确信:即将发生的冲突可能是短暂而又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结果是战争的指导遭受挫折。”①这说明继承军事科学理论遗产,切忌因循守旧,要刻意创新,鼓励开拓和进取的精神,恩格斯在谈到 19 世纪末欧洲的军队情况时,明确指出:“现在未必能再找到另一个象军事这样革命的领域。”“当技术革命的浪潮正在四周汹涌澎湃的时候,让这些保守的偏见在军队中占统治地位,是没有好处的。我们需要更新、更勇敢的头脑”②。军事科学发展史证明,战争的胜利总是属于那些直面军事斗争实际、勇于变革的军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