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化学语言的特殊性

人的思维不仅同感性认识相关联,而且与语言密切联系着。从研究得知, 思维方式由知识要素、观念要素、方法要素和习惯要 素所构成。化学家和化学教师总是要借助一定的思维方式和信息交流系统开展研究或教学活动。也就是说,在他们的有成效的实践活动中,化学语言是须臾不可分离的。

化学语言自有其产生和发展的历史①。就现代化学及其教学来说,只要我们拿到一本化学教科书或化学专著,总会罗列出一串化学术语及形形色色的化学符号等,这些术语和符号是有别于其他学科和该学科的教学的。这是由化学科学(或化学学科)的性质及研究对象的特殊性所决定的。众所周知,化学是研究物质化学变化(化学运动形式)的科学,与此相适应,化学语言是中介是人们理解物质化学变化的现实的最贴切、最丰富的符号系统。这里讲的符号,指代表除了符号本身以外的某些物质及其变化。

现代化学及其教学中使用的化学符号可按形式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字母符号,另一类是图形符号。若从化学符号的功能上界分,则可分为:实体符号(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状态符号(表明物质所处的状态的符号)、结构符号(准确反映一物质内部各构成单元之间的空间关系)、条件符号(表征化学反应的具体条件)及效应符号(表征与化学变化相伴而生的宏观效应)②等。

与化学符号相伴而形成的无机化学命名原则、有机化学命名原则以及国际单位制和我国法定计量单位中有关化学量的规定等,均体现了化学语言的特殊性。

化学语言具有其国际范围内的规范性和约定性,同时,也从交流的角度反映了各国民族语言的特殊性③。

我国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为语言的书面形式)和汉语不同于拉丁文语系。在译述或表征化学语言时,也有其特殊性。这正是我国化学启蒙教育阶段需要认真对待,并加以克服的一种认知障 碍。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