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情感育人的主要途径

化学教师的情感效能主要依靠遵循情感教育规律的各项实践活动来发挥。情感教育是学生学习的一大类别。就其内涵而论,属于行为规范(behavioralnorm)的一个子系统。

行为规范属于人们的社会交往经验,是人类社会用以调节人们的社会行为,实现社会秩序的思想工具①。研究表明,行为规范的接受是把外在于主体的行为要求转化为主体内在的行为需要的内化过程,即品德结构的构建或行为规范的遵从态度的确立过程。②而且,这是与知识、技能的接受有区别的更为复杂的过程。依据有关研究可以确认,“行为规范的接受过程存在着三个不同但又有连续性的阶段。这就是依从、认同与信奉。”③简言之,依从是行为规范的一种初级接受水平,随着依从行为的反复实践,学习主体将会不断地从其行为的内、外反馈信息中逐渐获得对行为 的必要性的认识和体验,从而使行为规范的内化过程深入发展。认同也叫同一化,“认同的出发点(动机)就是主体企图与榜样一致。”①它是一种较高的接受水平,是行为规范内化的深入阶段。信奉是一种高级接受水平,是品德形成的最高阶段;信奉行为的动机是内在的,不受外力制约,不受外因暗示,故而这种行为完全是一种具有高度主动性的、自主式行为。

从这里的引述可知,化学教师的情感效能的发挥在于使学生的行为规范不断内化,并力求使这些行为规范的接受水平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这种效能主要取决于化学教师的各种特性的影响。这些特性不外乎教师的外显特性、内隐特性、专业特性及专门特性②。这里的外显特性系指教师的年龄、性别、年资、学历及所受的训练等;内隐特性指教师的科学素养、科学态度、科学教学能力等;专业特性包括教学策略运用、教育心理、教材教法、教具制作运用、敬业精神及教室管理等;专门特性包括科学专门学科知识、科学专门学科技能及科学专门学科素养等。

由此可见,化学教师的情感育人的途径很广泛,从课堂教学到课外活动, 从讲授到各种实践活动,从教材到各种教具,从借助实体因素到依随非实体因素等等。具体说来,主要是教师通过完善自身、情理交融,依托于化学事

① 冯忠良:结构一定向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上),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73 页。

② 冯忠良:关于行为规范及其接受的认识,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2 年第 1 期。

③ 冯忠良:关于行为规范的接受阶段——行为规范及其接受规律探索之二,中国教育学刊,1992 年第 3 期。

① 冯忠良:关于行为规范的接受阶段——行为规范及其接受规律探索之二,中国教育学刊,1992 年第 3 期。

② 洪文东:谈科学教师的角色与特性,科学教育月刊,1992 年第 153 期。

实、化学概念和原理,通过化学实验、化学课外活动,借助于各种练习、复习和小结以及学习考评等等,在为学生创设最佳学习情境的状态下,熏陶、渗透、感染、点化,努力追求“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国内学者概括的情境教学法、灌输教学法、榜样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③,从教学规范这一侧面折射出化学教师情感育人的途径和方法。

③ 蓝伟文:谈寓德育于化学教学之中的方法,化学教育,1991 年第 5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