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化学教学方法选择的标准体系

关于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或称标准的讨论已有多年,目前基

本“定型”。巴班斯基在其《中学教学方法的选择》一书中列出六条

①:①教学的规律性及由此引申出的教学原则;②教学的目的和任务;③这门学科的一般内容和方法,和该学科尤其是本课题的内容和方法;④学生的学习可能性;⑤外部条件的特征;⑥教师本身的可能性。这六条是巴班斯基从不同作者列举的 23 条标准中经删选、概括而成,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斯卡特金等人认为,教师在备课和思考选择哪一种或哪一类教学方法时,应该考虑以下几个问题②:①根据教材的内容,教师打算给学生安排哪些认识活动?②教师按照什么样的逻辑来讲授所要学习的教材?③使用哪些手段,使用这些手段的哪些表现形式讲课最适宜?④要想达到面临的目的,采用哪些方式?把哪些方式结合起来最好?

王策三认为,要挑选某种万能的方法或几种有限的方法的观念,已经过时了。现在着眼的是一种教学方法的体系或多种教学方法的组合。因此,选择教学方法要全面地、具体地、综合地考虑各种有关因素,进行权衡、取舍。除教学任务、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特点等标准外,还须考虑教师的某些特长或某些弱点、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进度和教学时间、现代技术设备条件等③。

王道俊、王汉澜主编的《教育学》中将选择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定为八条④:①教学目的和任务;②教学过程规律和教学原则;③本门学科的具体

内容及其教学法特点;④学生的可接受水平,包括生理、心理、认知等;⑤ 教师本身的条件,包括业务水平、实际经验、个性特点;⑥学校与地方可能提供的条件,包括社会条件、自然环境、物质设备等;⑦教学的时限,包括规定的课时与可利用的时间;⑧预计可能取得的真实效果等。

吴也显等人认为有的著述中对于标准的论述过于笼统,究竟 如何根据教学目的、任务选择教学方法等,缺乏进一步的说明。他们提出的基本标准

①是:①教学目标;②学生的特征(心理特征、知识基础特征);③各门学科的特点;④教师的特点;⑤教学时间。此外,还有人提出选择教学方法要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依据各种教学方法的职能、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等等。关于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依据,国内有学者对此作过专门的论述。王佐书等人考虑七个方面②;①教学任务;②教学内容;③教学允许的时间;④学生的实际情况(知识水平、实验技能、学习兴趣、发展水平等);⑤ 教师本人的特色(善写、善说、善于用实验说明问题等);⑥学校的教学设备和经济状况;⑦影响学习的其他一切变量等。

沈鸿博等人提出,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根据③是:①要运用认识论和自然科学方法论为指导;②要符合化学教学的特点及教学原则;③要依据化学教学的知识内容和教学目的;④要符合教材编排的特点;⑤要结合教师和学生的实际;⑥要考虑不同的教学手段;⑦要根据教学目标中所区分的层次等。

吴俊明认为,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④取决于:①化学教学的规律性以及反映这种规律性的化学教学原则;②教学的目的和任务;③化学学科的特点以及具体课题的内容和所用的科学方法;④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和学习准备状况;⑤实验设备、直观手段、教学时间及环境条件;⑥教师的教学思想,他们对化学教学规律的认识以及了解、应用、选择各种方法的水平、经验和个性特征等。

刘知新等人指出,选择和运用化学教学方法应注意几点⑤:①要适合课题的教学目的任务;②要与教学内容相匹配;③要与 学生实际情况相适应;要考虑学校的设备条件;④要适合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教学风格;⑤ 要按规定教学时间完成教学任务等等。

综合各家说法,我们从八个方面阐述化学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以形成比较完备的标准体系。

  1. 化学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

化学教学方法是为实现化学教学目的服务的。化学教学目的对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生的能力和态度诸方面有一个总的要求,但这种高度概括的结论对选择教学方法只有方向性意义而无直接决定意义。当将教学目的分解到每一单元、每一课时的具体要求而形成教学目标时,则可引出相应的教学方法。根据化学教学目标选择方法,主要是看目标的内容和层次。如达到识记、理解级目标,阅读法、再现法、讲授法、练习法、演示法等许多方法都是有益的;要求达到应用级目标,则可考虑练习法、演绎法、问题解决法等;要求熟练掌握化学操作技能,多采用演示法、实验法、练习法等;要求达到分析、综合、评价级目标和培养学生的态度、情感和方法,在运用讲授法、逻辑法的同时应大力提倡研究法、发现法、情境教学法等。

  1. 化学教学内容的具体特征

对理论性、逻辑性较强的知识内容,多采用启发讲授方式,并恰如其分

地穿插运用类比、归纳、演示等逻辑方法;对以物质的性质、制法为主的事实性知识,可通过实验演示、实物模型展示等直观手段,并配以图表归纳、比较、联系等形式强化记忆;对化学实验课的教学,融原理讲解、模仿示范、技能训练、问题讨论为一体,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对化学用语等工具性知识, 再现、复述、问答、练习等方法都是必要的;对化学计算的要求往往较高, 除系统讲解外,可考虑运用一系列的逻辑方法、问题解决法、练习法等。

  1. 学生的年龄和思维发展情况

在初中阶段,学生经验型的抽象逻辑思维占优势,他们需要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因而在教学中应充分运用演示法和实验法。初中学生关于化学的准备知识是相当薄弱的,又不重视理解 记忆和研究学习方法,自我评价的能力较差,因而教师由浅入深的系统讲授和学生的操作练习仍然是教学的主导方法,其他的方法如复述法、再现法、归纳法、谈话法在初中阶段都是值得重视的。高中一、二年级是逻辑思维发展趋于初步定型或成熟的时期,基本上达到了理论型抽象逻辑思维的水平,在概括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等方面开始出现质的飞跃,他们能比较自觉地用理论作指导来分析综合各种事实材料,用批判的眼光审视周围的事物。这一时期理论讲授(特别是讲演法、演绎法)的比例可以适当增加,同时提倡采用体现学生独立钻研和创新要求的教学方法,如讨论法、自学法、问题解决法、研究法等。

  1. 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潜在能力

当教学中发现学生新旧知识因衔接不良难以迁移时,应多用归纳法和练习法进行复习,同时配合口头检查、书面检查、补充实验等形式,弥补学生原有知识的缺陷。当通过检查发现班级的整体水平低下,大多数学生缺乏学习化学的兴趣,此时应放慢教学进度,从提高学习兴趣入手制定教学方法改革的整体计划,在不加重负担的前提下,力求通过多种方法的交替运用,提高整体的学习水平。

  1. 化学教学的时、空因素

化学教学方法的优选,一定程度上受到教学进度和课时的约束。例如, 相对自由的发现法、自学辅导法,自定步调的程序教学法,历程曲折的问题解决法等,在规定的课时内往往难以完成,因此限制了其应用的价值。空间因素通常指教学的外部环境,如实验室教学法有别于以教室内教师讲授、学生练习为主的一般方法,前者在实验指导、技能训练、模仿分解等环节上重点加强。化学教学中积极倡导的边讲边实验(又称随堂实验)方式(即教师讲授,全体学生按“指令”动手实验,以及时验证或导出某些结论),要求讲、做、练协同,在实验室环境中进行比较有利。

  1. 化学学科的特征

化学学科的研究方法和基本思想、化学学科的逻辑结构对教学方法的选择有时起着主导的作用,从中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研 究意识,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因此,化学教学中应有意识地运用那些反映化学学科特征的方法,如实验方法、观察方法、比较方法、分类方法、归纳方法、类比方法、模型方法等等,事实上,这些方法不少教师自觉或不自觉地都在用于组织教学内容,因其属于“微型”范畴,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1. 化学教师的优势能力

    “教学的方法和形式,具有一定的补偿可能性,因而同一种任务可用不

同的方法和形式来解决。这往往要靠教师发挥其长处。”①巴班斯基所指的“长处”,即可理解为优势能力。换言之,教师应根据自身的特长择用某些方法, 有时宁愿放弃那些时髦但自己不能运用自如的方法。例如,在启发式教学的前提下,善于表达的教师,可以通过形象的比喻,生动的讲解,设疑解疑, 引出教学内容;善于动手实验的教师,常常可以设计一些精巧的小实验,既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又能从实验现象的分析、推理中导出教学的重点;善于绘画的教师,则可利用色彩鲜明、形象逼真的板画,及时勾出所要认识的事物的特征形象(如空间结构、实验装置等),为学生的感知提供间接的条件, 善于教学组织的教师,应多引导学生讨论和自学,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值得指出的是,在发挥优势的同时,应不断吸收各种教学方法的精华, 努力提高驾驭多种方法的能力。

  1. 化学教学的技术条件

直观教学是化学教学过程积极化的基本形式之一,其内容直接取决于教学设备条件的优势,如常用的药品、仪器,作为辅助设施的幻灯、投影,都是直观教学所必需的,条件较好的学校还可运用计算机“人机交互”的特点和模拟功能,开发有教学价值的课程软件,特别是用于疑难化学实验的动态模拟和解剖分析,对“两极”学生的个别化学习等,均有独特的作用。我们认为,一直受到尖锐批评的“黑板实验”,大多系缺乏实验条件而产生的极端情 形,不能与人为因素相提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