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化学实验教学的目的和内容的选择

一 化学实验教学的目的

化学实验教学的目的是受课程类型、学习阶段和实验设备等因素制约的。不同类型的课程、学生的学习年级不同,以及实验设备齐全与否都会给制订与实施实验教学的目的带来决定性的影响。如果从化学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来考察,国际上被广泛接受的教学目的是②:

(1)发展观察、操作和制备技能及使用仪器的技能; (2)获得、验证并扩展化学知识;

  1. 通过解释实验,启迪思维;

  2. 认识实验室工作的精确性和局限性; (5)记录做得准确,结果表达得清楚;

  1. 在进行实验时发展个人的责任心和可靠性;

  2. 通过有效地利用实验室提供的设备,计划并进一步进行实验室工作。从上述教学目的涵盖的内容可以得知,化学实验教学实际上是学生在教

师的引导下,搜集信息、利用和加工信息,以及评价信息的过程;是了解观察和实验在发展科学理论中的作用,练习着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将书面形式的系统知识转换成融会贯通的 完全知识系统的过程;也是学用一致统一、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过程。这些基本精神,对于各级各类学校的不同类型的化学课程,从教育方向和教学论原则上都是适用的。只是由于学生学习阶段不同、课程内容和要求不同,在实施时的教学目标达成度不应该也不可能划一。即使同为中等教育阶段,由于各国的教育任务、国情及教育传统的差异,在各自的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化学教学目的(包括实验教学的目的)也不尽相同。譬如,英国普通中等教育证书国家标准化学部分规定①: 实验方面的教学目标:①使学生认识准确的实验的科学方法的重要意义;② 发展学生完成实验的能力,充分注意安全;③发展学生观察的能力以及记录和解释那些观察的能力;④发展学生形成假设和设计实验以验证这些假设的能力。而日本高级中学教学大纲对普通科中的理科教学目标规定为②:通过观察、实验等,在培养探索自然的能力和态度的同时,加深对自然界事物和现象的基本科学概念的理解,养成科学的自然观。化学的教学目标是:就自然事物、现象中的物质的化学性质,物质的状态及化学反应,进行观察、实验等,使学生理解原理和法则,养成化学的考察能力和态度。

我国国家教委制订的《全日制中学化学教学大纲(修订本)》没有对化学实验教学单独列述教学目的,而是涵盖于“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化学基本技能”,及“逐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自学能力等,重视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之中,并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的标题下,单独列述了“加强实验教学”的意义、作用及对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的基本要求。

② S.A.Achmad,ModifiedRolesoftheLaboratoryandotherMethodsofTeachingChemistry , TheTrendsofChemistryTeaching,Vol.Ⅳ.TheUNESCOPress,Paris,1975,P.70.

① 梁英豪编译:从 GCSE 国家标准看英国中学化学教育,化学教育,1986 年第 4 期。

② 日本文部省编:日本高级中学教学大纲,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1 年版,第 45、49 页。

国外倡导的重视“过程目的”的教学思想和策略,通过化学实验教学得以自然地落实和体现。

这里讲的过程是指学生的智力探究过程,包括获得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依据科学的观察、思考并得出结论的过程,按一定的准则对作出的结论进行评价的过程,以及试探着去组织、设计并实施科学探究,获得新的洞察力的过程。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包括①激励过程,即动机作用过程;②认识过程;

③控制过程;④情感过程①。显然,基于这些观念而展开的化学教学活动—

—实验教学则是其最具典型性的范例,已远非通常(或传统)教学强调“内容目的”所能涵盖。关于这方面的新鲜经验,还需要努力积累和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