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化学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目的的子系统,是教学目的具体化、明确化的产儿。所谓具体化,是指结合课程内容具体规定学生经过学习最终会完成的任务,向他们指明具体的学习要求;所谓明确化,就是从学生的认识规律出发,通过有效的教学评价,在准确了解学生的认知特征、知识基础和能力发展水平的前提下,明确限定可用于测量的质量标准。可见,教学目标系统必定在方向性和整体要求意向上与教学目的相一致,不过,它较教学目的具有实际可测、具体可行的特点。

国外学者提出的选定课程目标的标准,可供参考。这些标准②是: (1)有效性(validity)。依据社会的、职业的和工业的需要。

  1. 相关性(relevance)。依据学生特征的变化。

  2. 适当性(appropriateness)。依据我们增长着的对心理过程的了解。(4)精确性(precision)。依据课程所表征的特殊性。

  1. 全面性(comprehensiveness)。依据课程研究机构的意图所涉及的课程范围。

  2. 一致性(consistency)。依据校内支援和没有抵触。

  3. 现实性(feasibility)。依据可得到的设备、人员和经费落实的情况。当然,上面讨论的具体性、精确性等标准,要结合化学教学目标的“质”

的不同而区别对待。对于行为目标即可从学生习得行为的角度来具体限定。“需把可随意推论的动词,转换成对学生的行为作直接观察的行为动词;同时,在适当场合详细说明解释修饰词与形容词所用的准则”①,以清晰地界说教学目标,避免产生多种解释。例如,“应用”学习水平可用转换、运算、

① R.B.IngleandA.M.Ranaweera,CurriculuminnovationInSchoolChem-istry,TeachingSchoolChemistry,P.45— 46.

② DavidCohen,NewapproachestothedesignandevaluationofchemistryCourses,NewTrendsinChemistryTeaching,

Vol.Ⅳ,P.91.

① [美]B.S.布卢姆等著,邱渊等译:教育评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7 年版,第 46 页。

例证、发现、操纵、修正、操作、预测、制作、找出关联、解决等②行为动词来描述。

对于非行为目标,即不从学生习得行为的角度对教学目标进行具体限定。这类是指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例如,试图科学地识别问题法中的最重要的步骤;为检验假说设计有效对照物实验的能力;爱科学、欣赏化学中的美;了解化学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等等。均难以将指导语再具体化。应当指出,对于行为目标和非行为目标应该有全面的认识。两者各有短

长,各有各的用处。从施测、评定的角度看,行为目标容易实行、可测性明确,但是容易遗漏难以表述(如欣赏、审美意识等)的目标;非行为目标,要求较全面,但测试的可操作性差。尽管两者的编制都力求具体化,但侧重方面不同,故应区别对待。

要从教育所追求的整体目标(总目标)来看待实施教学目标的益处和不足

③。制定并实施教学目标的益处是:

(1)依据教学目标,促使教师引导、帮助学生实现教学活动的要求。(2)遵循教学目标,可以使教师全面地掌握教学目的和要求。

(3)根据教学目标,有利于教师评定学生,并确定他们在班级 里位置。(4)依据教学目标,有助于教师选择达到这些目标的方法、材料和经验。(5)准确表达的教学目标,有助于教师选定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最直接的

方法。

(6)准确表述的教学目标,有助于师生之间、教师之间,以及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交流。

在应用教学目标时,也要看到它的不足,即:

  1. 教学目标有它自身的局限性。依据学生行为的变化或学年成绩,不能表示所期望的教育成绩。

  2. 编拟教学目标对于低层次的能力,如知识的回忆、简单的操作技能较为容易,通常有忽略高层次能力的倾向。

  3. 个别学生将显示不同的行为,如同他们在一门课程学习中经验到的那样。学生将自行其是。

  4. 教学目标若不是如此特殊,以致作为学习的“目标”显得太琐碎,就是不清晰,并恰好可被传统的课程纲要标题所代替。

  5. 对于一门短期课程甚至有一个很长的教学目标表,学生会变得慌乱和困惑。

  6. 教学目标表不能揭示无论哪种学科中的知识结构,以及知识主体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

关于化学教学目标的具体事项,见本书第九章第三节。

② 刘知新:要重视探索化学教学规律,化学教育,1985 年第 5 期。

③ [美]B.S.布卢姆等著,邱渊等译:教育评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7 年版,第 24—29 页,第 50—

5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