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由“嘻嘻的笑声”,对比“想当然”与实地观察后的反差。

老师看了图画,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了讲桌上的杨桃,然后按照“像不像”、“像什么”、“好笑么”的顺序发问,又引来了几个同学的“嘻嘻的笑声”——这几个同学仅仅根据心目中熟悉的杨桃形象,“想当然”地判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谬误,“好——知!”而实地观察后,所看到的实物“不⋯⋯像”平时看到的杨桃,恰恰“像⋯⋯五⋯⋯角星”。这些省略号含蓄地反映了原先的“想当然”与后来的观察结果的反差。大笑和嘻笑的同学再也笑不起来,因为事实推翻了他们的“想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