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讲读课文,抓住语言文字理解内容,训练思维。

学习第一段。1.范读。

2.出示小黑板:三国时候( )。曹操很高兴( )看象。根据第一段内容,填空。

学习第二段。

  1. 齐读第二节,第三节。说说官员们想出的称象方法,曹操听了为什么直摇头。比较“直摇头”和“摇头”的区别。揭示学生联系第一节内容来体会“直摇头”的意思。结合理解“得”的不同读音、不同意思。

  2. 初读课文第四节回答:那时他几岁?(理解“才”字的意思。)

  3. 二读课文第四节,划出与称象过程有关的动词,并完成下面的填空, 然后根据所填词作简析,说说称象的过程。

曹冲称象的过程是:先把大象( ),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 在船舷上( )。再把大象( ),往船上( )。等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 ()船上的石头。石头一共有多重,大象( )。

  1. 三读第四节,逐句分析理解:①“船舷”、“沿”的意思。②比较两个“赶”字意思有什么不同,“画一条线”与“画线的地方”有什么不同。

  2. 讨论:后面四句话的顺序可以颠倒吗?为什么?

  3. 师做实验。学生边看边思考:为什么要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 为什么要把象赶上岸,再往船上装石头?为什么要等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 才称船上的石头?

  4. 思考:①曹冲称象的办法可以分哪几步?②他的方法跟官员们的方法有什么不同?他可能受到了官员们的称象方法的哪些启发?③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好办法?(船代替了秤、解决提不动的问题;石头代替大象,解决了宰象问题。)

学习第三段。

  1. 读第三段,说说“微笑”与“点头微笑”有什么区别?

  2. 课文中有哪个词也能说明曹冲想出的办法确实好。(理解“果然”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