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储蓄观念的进一步讨论

在这点上读者可能提出下述反对意见:“这一论证所引出来的结论,只是根据这个事实,即在所选择的例子中,收入是以价格预期为转移的。因此企业家更乐观的预期便意味着收入的增加,不顾产品总额并没有增加这一事实。由于储蓄被解释为未被消费的这部分收入,因之储蓄必然作为价格预期变化的直接结果而有所增加。但这不能是正确的。由于上述理由,即使为了使储蓄和投资能够完全分开,储蓄必须联系到收入来解释,但对收入的观念因此对储蓄的观念,仍然可给予比校‘客观’和比较‘实际’的内容;最少, 这里包含着使储蓄的观念不依存于价格预期的纯主观变化的意义。所以,上

① 利息率变动对不同种类的实际资本,依据它们不同程度的耐久性,有不同的影响。这一事实我暂且不考虑。所以忽视这点,能够在这一简化假设中得到说明,即所有实际资本货物都是同等耐久的,或者——也许是更好的假设——实际资本越耐久,预期价格越高。

② 折旧率之所以变小,一部分是由于有更乐观的价格预期,它要求减少的价值较小;一部分是由于假定的利息率的增加。参阅第 4 章第 4、5 两节;第 5 章第 7 节(脚注)和第 8 节(脚注)。

述例子所作的证明等于没有证明。因为从‘比较客观的观点’来看,当生产和消费这两个过程仍然和过去一样时,便不能说储蓄有了增加。”

对于这点,我这样答复:耐久物所得的收入,只能用一种归属

(Zurechnen)到实际资本耐久期内所包括的各个不同时期的方法来决定。这种归属方法也必须考虑到未来的价格和各种数量。假如人们想把收入理解为是与单纯消费有所不同的东西,便必须做这样的归属。但是后者不能意味着把储蓄解释为未被消费的那部分收入。对一个时期的收入所由获得的那个时期进行特殊归属的结果,因而连同收入本身,是由利率和所有价格预期决定的,而利率和所有价格预期是按照上章我们所解释的方法计入总收益和总成本之中的。现在的收入对未来价格预期的依存性,在理论上表现在对预期资本价值变动率(折旧与升值)的分析上,在现在和未 来之间的特殊归属中,我们必须用它来计算。只要储蓄与收入有关,只要给它一个“比较实际” 的定义使它和生产变化等同起来的企图一经放弃,任何“比较客观地”—— 或者是“纯技术地”,即与价格预期变化无关地——来决定储蓄的企图,立即没有理由了即使在现实生活中,这种主观决定的对各个不同时期的归属完全是“凭感觉”来做的,然而它是做了,而且预期实际上决定所研究的时期的收入总额,因而也决定储蓄总额。只要承认在动态情况下,预期的变化对收入有一些影响,就足以把储蓄的观念从“客观”

的范围内消除出去。就我所知,只有一条途径可用来真正建立这种客观的技术上的储蓄观念:必须认为储蓄和投资是相等的,如同基本交换理论中所述的一样,在这里依照定义是不包含货币问题的。但这样的储蓄观念,我们已经说过,对货币分析是没有用处的,在货币分析中,要研究储蓄与投资之间不一致时所发生的影响。

我要再说明一点。使收入(和储蓄)只是依存于某种“客观地被推动着”的,或是只与“纯技术情况”有关的价值变化的预期,并不能“更客观地”决定储蓄的观念。从影响资本投资获利率和影响货币均衡形势——它是决定性的标准——的观点看来,不论预期的变化是否客观地决定的,都毫不相干。不论预期的变化是否以对未来事态发展和对有关的实际资本参与的未来生产技术过程的结果是重要的纯技术情况(正确的或错误的)观察为根据, 也不论这种预期的变化是否包括于未来价格预期的变化,并没有什么分别。所有的预期(上章已经阐述过了①),在对净收益率和资本价值二者的决定上都是起着作用的。

可作为消费或储蓄目的用的我们现在的收入,它的大小就这样最后取决

于我们自己的、将现在联系到未来的主观计算,这一事实在说明繁荣与萧条上是值得加以注意的。因此,在某种条件下,人民可以利用的收入会发生骤然的下降或上升,结果他们的消费和储蓄也会随之发生下降或上升,即使所谓客观的情况并没有能证实这种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