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品进口对限制信用政策的敏感性

在这些远不是毫无意义的,而且相反地在目前是很现实的假设下,紧缩信用以影响外汇率,目的只能是直接减少进口量。换句话说,信用政策必须被当作进口的一种间接障碍。在假设的情况下,对于旨在支持通货的汇价的信用政策,不能提出其他任务。而且在这样的假设下,从国内情况的观点来看,很难设想限制的信用政策是有好处的。然而,这点我们不需要在这里讨论,目前我们只须考察政策对外汇的影晌。

现在首先假设进口包含的只是消费品或直接用在消费品工业中的原材料。因此,信用政策的目的必须是,通过加深这个国家的经济萧条,来减少生产、就业,因而也减少收入,以至于消费者对所有物品(包括国内的)的需求因此下降,使落在进口货上的缩减部分,足够产生所希望的对支付差额的影响。这就是在上面把信用政策说成进口的一种间接障碍的理由,因为通过某种直接的进口障碍,也自然能够达到影响支付差额,从而影响外汇率的结果。只要本国商品可以作为代用品和进口货相竞争,用直接对进口的障碍代替信用限制,实际上也会增加而不是减少国内生产、就业、收入等等;这即是说,经济萧条会缓和而不是加剧。

然而,我们回头来看我们的假设。信用政策的效力,此时决定于消费者

需求对为加紧信用糸件所解放出来各种压抑力量的适应性。如果收入和消费习惯都由于上面所分析的因素而获得维持,那么,对进口货的消费当然不会下降。此时,信用压力唯一的影响是减少生产和增加失业;价格——除资本价值外——大的依旧不变而进口正常。如果进口货是必需品或其他缺少需求弹性的消费品,更可能有这种情况。

因此,很可能发生这种情况:我们用很不同的信用政策也能够达到关于外汇情况和消费品价格的几乎同样的结果。然而这有根重要的区别,即是一定的结果,如果是用较小的对信用的压力获得的,就会和较大的产量、更加迂■的生产安排和更为完全的就业(特别是在资本财货工业中)同时进行。此附人们也许会说,信用政策对于它的目的是无效的,如果这个目的只是与这样形式的东西如外汇率和价格水平有大的话。同时,随着信用政策的严厉

程度而变动的实际投资,会很好地和储蓄及可供处理的自由资本平行移动; 这即是说,从货币均衡的限制观点来看,一般商业情况仍然不变。

只有一件事需要补充。如果和我们的原来的假设相反,在这个国家内有异常之多的现存的进口物品或国内制造的可以代替进口货的物品,那么,信用政策,如果它能成功地减少这些存货的数量,便能暂时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