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主要做法
“三多”法的实施分为课前预习、课堂朗读、课后复习三个阶段。
(一)指导课前预习
课堂教学要腾出时间给学生读,又要实现既定的教学目的、突出教学重点,课前预习便必不可少。
笔者在课前预习的指导上做到了“三要”:要提前布置、要指导方法、要经常检查。
“要提早布置”是事先向学生指明预习的任务,这在刚开始时要特别重视,一定要一课一课的预先布置,以后视情况逐步过渡到以单元为单位统一布置。
“要指导方法”尤为重要。其目的是使学生做得到,又很快见效。这些方法归纳为“两个要求”:对整本书(当新教材刚发下时提出)要求看说明
(序言)、看目录,浏览课文,了解总体要求,明确学习任务;对每篇课文, 要求读单元提示、本课预习提示、训练重点后通读课文,达到两个目的:给生字词注音释义(包括自查工具书、在文中圈记号);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记叙文记住“六要素”,议论文理出论点、论据、论证,说明文说出该事物的特征。
“要经常检查”很有必要。日常检查由班长、小组长执行,教师主要用课堂提问、课后抽查的方法。
实践证明,只有认真地、持之以恒地抓课前预习,使之形成习惯,蔚成风气,课堂教学中的多读才有可靠的基础。
(二)强化课堂朗读
课堂上的“读”,除教师范读、录音放读外,学生的“读”常用的有默读、出声读、表情朗读、个人读、小组读、全班齐读,读全文、读片断、复述式读、背诵式读、比较读等。采用什么读法应根据授课时数、教材篇幅、教学目的、教学重点及学生情况灵活掌握。笔者的指导思想是:尽可能安排时间让学生多读、多出声读、多齐读。
篇幅较短的诗歌、文言文等一般是以朗读为主。在疏通大意、讲清要点后就让学生读,能当堂成诵更佳。篇幅长的,也尽量挤时间读。有的采用“读读议议练练”法,做到“长课短教”;若课时较少,则选读重点段落或精彩片断;有的戏剧选段,如《陈毅市长》,则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扮演陈毅、齐仰之两个不同角色,朗读有关台词,听起来别有一番情趣。
在课堂讲讲议议回答问题时,也鼓励学生先读出有联系的上下文,然后灵活“猜”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就予以肯定。
字、词、句的练习,要求学生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先在课文中找到出处,并划线做记号。记生字词做到“四问”:怎么读、在此处是什么意思、还有哪些解释、还有什么用法。造句,则先读出文中范围, 理解词义,再模仿造句,一题造两句。
(三)重视课后复习
复习中我们照样是“读”字当头。教完一课后及时复习,要求至少再诵读一遍范文后做有关练习;要求背诵的反复成诵,并默写一遍;文中的名言佳句、精彩段落都应背诵、摘录。单元及期末总复习,要求在通读课文、全面复习的基础上抓重点。由于平时做练习时都在课文中做了记号,复习通读中看到记号引起注意就相当于再做一遍练习。所以,这种不加大作业量的读书复习法学生也乐意去做。笔者则主要通过综合疏理知识点、讲解重点、指点复习方法及发动学生互相检查等方式组织复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