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将错就错、归谬成真”的原理与作用
应该说,“将错就错、归谬成真”与一般的反证法有所不同,尽管两者都是最终由错误的结论推出一个正确的答案,但它们的区别也是显而易见的,“反证法”是预先设定一个错误的结论,而“将错就错”中的“错”却是不预先设定的,而是在课堂千变万化的情境中随机出现的,教师只能运用自己的机智去处理这种情况,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
事实上,正如前面所讲的那样,高中学生因为掌握了比较全面系统的科
学知识,积累了一定的社会生活经验,因此在很多问题上都可能有自己的见解,但是这些见解或看法显然不能都是正确的,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将错就错、归谬成真”这一方法时实际上是采取了“避实就虚”的态度, 暂时回避一下正面回答学生的提问,而通过设计一些全新的问题,换一个角度,让学生从另一个方面认识同一个问题,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从而发现自己的错误所在。而且这样一来,因为先“错”后“真”,这一过程在客观上也加深了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印象,有利于学生最终达到理解、掌握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