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点精讲,一课一得
每篇课文的教学目的不尽相同,在明确每篇课文的教学目的基础上,改变课文教学的固有程序,采用景点分析主要段落,这样学有重点,主次分明, 长文短教,实有所得。如教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草船借箭》一课,教学第二课时时就可直奔重点段进行教学,具体过程如下:
第一课时介绍时代背景,解题学习生字词,给课文分段,过程略。第二课时精讲重点“借箭经过”。自学起因经过。具体过程如下: 一、导入重点:
导入性提问: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成几段?诸葛亮为什么要借箭? 哪段写他借箭?(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起因,经过,结果,妒忌并解释“妒忌”)
二、精讲重点段“借箭经过”。1.理解内容:
①自由读借箭经过,边读边找出以下问题的答案。诸葛亮在什么时候借箭?当时天气怎样?草船借箭是怎样回来的?和谁同去?同谁借箭?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②指名朗读课文,其余同学边听边找:诸葛亮怎么借箭?
③简要复述“借箭经过”。(按板书) 2.分析人物理解内容。
①让学生从板书分析、了解诸葛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a.“从第三天四更,大雾满天”,了解诸葛亮是“知天文”的人;(板
书知天文)
b.从“顺水顺风”了解诸葛亮是“晓地理”的人;(板书晓地理)
C.从“和鲁肃同去”,了解诸葛亮是“善知人”的人;(板书善知人) d.“向曹操借箭”了解诸葛亮(知曹操用兵谨慎,只射箭决不出兵)是
善知人。
②让学生从借箭经过分析了解诸葛亮“巧筹划”的本领。如:“绳索连船”(便于指挥不会走散) “一字儿排形”(受箭面积大容易借箭) “擂鼓呐喊”(虚张声势,增多弓弩手) “头←尾→头”(两面受箭)
③小结:同学们从“知天文”、“晓地理”了解诸葛亮是一个“料事如神”的人,从“善知人”、“巧筹划”了解诸葛亮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
三、学生从“料事如神”、“足智多谋”中领悟出诸是一个“神机妙算” 的人,这样很自然地导入“借箭结果”,学生就可以自学结果,借箭起因, 长文短教,重点突出,主次分明,一课一得。